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9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帝集講《孝經》,云『以鄭注為主』。今驗《孝經注》與康成所」 注《五經》體並不同,則劉子元所證信有徵矣。

《兼明書》《孝經》,「今人讀仲尼之尼與僧尼之尼音同。明 曰:『非也。仲尼之尼當音夷,古夷字耳。按《尚書》古文,隅 㝏、島㝏、萊㝏並作㝏,今文皆作夷,然則夷、㝏音義同 也。又按《左傳》:魯哀公誄,孔子曰:『嗚呼哀哉!㝏父晉王 衍字夷甫』。是用今文耳。又漢有諫㝏,晉有潘㝏,猶用 古字。按字書:『仲㝏之㝏,從尸下二;僧㝏之尼,從尸下 工』』」,文字不同,音義亦別。代人不能分別,乃一概而呼, 實乖聖人之音也。

明曰:「孔子之行在《孝經》,可謂不刊之典。顏閔無問答, 獨與曾參論者,諸儒之說頗有不同。且六親不和有 孝慈,蓋閔之父和而孝不顯,曾參父嚴而孝道著,所 以孔子與之論孝,兼亦慮其心不固,因以勗之也。」或 曰:「何知曾參之父嚴者?」答曰:「孟子云:『曾參之事父也, 訓之以小杖則受,諭之以大杖則走者,恐虧其體,非』」 孝之道。常鋤瓜誤傷蔓,乃以大杖毆之,是其嚴也。 《井觀瑣言》「『《孝經天經地義》』章本文云:『則天之明,因地 之義,以順天下。故朱子定為『釋以順天下之傳。而《吳 草廬章句》更為釋教之所由生,君子之教以孝』章本 文云:『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故朱子定 為『釋至德以順天下之傳』』』。」吳氏因之是矣。「教民親愛」 章本文只結之曰:「此之謂要道」,朱子定為釋要道之 傳,又何疑焉?而吳氏以為兼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之意。愚謂吳氏誠有功於《孝經》,但不若朱子之行其 所無事矣。

《井觀瑣言》:「孝經三才,聖治、事君章,本竊《左傳》大叔、北 宮文子、士貞子、季文子之言,而或者反講,傳者竊經, 世儒知有古近而不知有偽真類如此,可發一笑。」 予嘗論《書》與《孝經》皆有孔壁,《古文》皆有孔安國作傳, 而《古文尚書》至東晉梅賾始顯,《古文孝經》至隋劉炫 始顯,皆沉沒六七百年而後出,未必真孔壁所藏之 舊矣。

狂夫之言。《孝經閨門》一章,由周秦而下,傳漢至唐,列 為二十二章。開元間,博士司馬貞為國家諱,始黜之, 而唐遂有馬嵬之禍,則《孝經》閨門之教廢也。王荊公 謂《春秋》斷爛朝報不列學官,使先聖筆削書,人主不 得聞講說,學士不得相傳習,而宋遂有北轅之禍,則 《春秋》內外之防,與復仇之教廢也。孔子曰:「我志在《春 秋》,行在《孝經》,二書抹去,禍及家國。」宣尼之書可謂靈 矣,故曰:「畏聖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