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9 (1700-1725).djvu/1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案頭偶及之,大都駁雜不異往時。每懸意聖賢之言,

無字不圓,無語不活,文字中不無鮮新異常之解,足 令千年陳語,頓有生氣者。然連拈數題,輒有至有不 至焉,必非是題,獨無一種鮮新異常之語也。心靈有 及有不及焉耳。安得靈心妙腕,將聖賢之語橫推直 舉,如僊露明珠,隨映皆圓,一一悉有鮮新異常之彩 以發之。非具大慧力,不能作此一種妙論,以嘉惠後 學於無窮也。往辛酉春,予家居,每聆青翁宋侯語,無 不快然,如坐松風水月間,爽豁特甚。常懇侯不惜齒 頰,為諸生惠以未聞。侯苦政冗,延鄉之崔肖峰先生 與諸生談,諸生領略,無不果然。然侯間一更端,畢竟 一粒僊丹,瓦礫輒金,火候微有不同。是以諸生於一 語半唾,無不札記,久之幾成帙。然書義之未遍者,政 復不少。諸生中有立雪願深者,長跽而請曰:「小子輩 乃今如面聞聖賢語,惜未能遍,願從彈琴之暇,領略 緒論以補之。」侯曰:「有成帙在,懼不克聞之大方耳,果 嗜之乎?」因發笥授之,則無一字不圓,無一語不活,無 一字一句,經人曾言,又無一字一句非經傳之旨。總 之如春花帶露,生意堪把;秋月凝光,清輝可掬。舉文 字中一題,窮工極巧而為之者,合《四書》中任拈一語, 無處不然,鮮新靈異之氣,隱隱躍躍,摸索不窮。諸生 謀而梓之,不日成工,以一帙問言於予,予向沃我侯 之論,而未知其涯涘也。睹茲刻,直如經武陵洞口,僊 葩爛熳,又如萬頃琉璃,波光蕩漾,令人神色,驚喜莫 定。學者讀之,雖有測淺測深之不同,又直如名花皓 月,或愛其形,或愛其色,或愛其神,然無不因之而有 勃勃之興,躍躍之思也。則茲刻也,寧獨蔡人士是為? 即海內人士知無不洞心悅性,為聖賢吐生氣矣。蔡 雖褊小當年,蓍龜之靈兆發于此。至今吉雲瑞露,靄 靄不絕。茲刻之成,殆有與之合符者乎?千秋萬歲後, 棠陰蔽芾之外,當更有一段靈異之愛,寄思無窮者, 其在斯歟!侯尚有《四書直言》,更醒初學,及葩經解,累 千萬言,上自註疏、《大全》百家之說,以至稗官九流之 書,無不備考詳明,蔡人士亦得而讀之。然苦浩瀚,不 能付之梨棗,以俟異日,自有纁幣而懇之者。予且于 是而知我侯政教之善之有自也。侯諱景雲,字祥徵, 北海之薄姑人。登己未進士。若夫登梓之詳,則有《紀 事》之刻在

按劉嘉績跋粵今詮聖愈多去聖亦愈遠共標指頭之月咸忘衣裡之珠甚者株守師說不心仲尼悖者之言以不悖者為悖亦猶之字學習慣訛減見一正

韻字畫,不駭為異,則返詆為誤。下士輒改《金根正韻》 尚如此,矧《說文》古字乎?若然,則聖人立言之旨,與當 年畫中之《易》,未有能明於世者也。薄姑青霞宋先生, 夙有聖契,束髮讀坊間說書,意輒不滿,乃遍取《疏義 大全》暨各名儒語錄,參而證之以己意。慨自尼父既 歿,微言已絕,愆謬已久,忽一語破的,頓開萬古之生 面。先生且欿然若無有,師蔡五載士領略半語,無不 若飲《沆瀣》《謖謖》欲僊。久之,諸生有長跽而請,願以一 往欬唾識之簡冊,以闡聖真,且若為帳中祕者。先生 囅然而笑曰:「是足識乎?簏中有敗帙在,殆敝帚棄之 耳,果足識乎?」乃取示諸生。諸生更豁然如夜之忽旦, 躍然似夢之乍覺,而始知先生心靈之遠映,學問之 浩瀚也。共謀而梓之,先生不許。轉而問之今棘卿前 邑侯華東張先生,張曰:「善。吾願以言弁之首,而梓已 過半矣。」先生聞之,謂績曰:「此刻既不獲已,其以《正韻》 字畫寓刻中,儒林或不迂此刻乎,則並引之字學而 不迂也。」又懼改金根者以為悖也,仍命辨俗韻于末 簡。海內有不迂字學者進攷《九經》正文,而因以識其 意義,亦愈得先生發明正學之旨矣。

徐奮鵬四書道脈敦流 卷

按奮鵬自序夫宇宙間斯道一脈賴聖賢之經書有以傳之而聖賢之經書賴後先諸儒之議論有以闡之然漢儒釋經也釋字或失之淺宋儒釋經也釋意

「或失之拘。」明興而真儒輩出,理學宜明。諸所闡發,高 出昔人之上。第其見解宏卓,意象紛披,讀者不無苦 其煩郁,而未得總其會歸。予自蚤歲仰誦古今儒書, 即有慨乎衷,迺以數十年所聚之聞見纂成一集,以 為《古今道脈》,諒不出此而求之,故因而名之。蓋擬欲 存諸儒闡道之遺言,以俟後之集大成者有所考而 「證也。」顧自愧局處筆山之洞竇,識管窺如醯甕之望 雲津也。則所錄諸名家語,殊多掛一漏萬之懼。卷藏 十餘年,幸寸眸尚炯,一掬尚靈,披覽睹記之功,不敢 少懈。又幸四方名碩,間亦來自圮上,命予取履,謂孺 子可教而授之編。於是又覺恍恍有所得於經書之 內,而可以補前之所未及者。爰取前集而為之略,刪 其蔓,再掇其英,增定成編,名曰《道脈敦流》。蓋天地之 道,並行不悖者,乃小德之川流也;而大德實敦其化, 則天地之所以為大也。茲諸儒論道之說雖殊,亦並 行不悖,是即分天地之化以為聖道中之川流。而聖 道之渾然於經書內者,則大德之敦化也,爰於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