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9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續文獻通考》亦不詳卷數。

蔡清「《四書蒙引》十五卷。」

本傳「清字介夫,晉江人,成化進士,歷江西提刑副使。著《四書蒙引》,盛行於世。」

清《自序》曰:「國家以經術造士,其法正矣。第士之所以求於經者淺也。蓋不務深於理,而徒務辨於文,文雖工術不正,而行與業隨之矣。」 舉子業之關世道也有如此,清之始業是也。自謂頗知所用心者,故有三年不作課,而無一日不看書,間以其所窺見者語諸同儕,要亦未能脫時文氣味也。然已訝為迂遠而厭聽之矣。清乃隨時自筆之,以備遺忘。比日後生輩知而求之特切,欲終棄置。則一得之見。或有資於童蒙。名曰《蒙引初稿》,明非定說也。

蔡清《四書圖史合攷》 卷。

鍾惺《序》曰:「虛齋先生圖史考事,採其正物考其詳經。不載者史備之;言不傳者,圖繪之。一展卷而兵、農、禮、樂、井田、學校等事,宛然在目,了若指掌,自不煩深考,而無弗深考焉者,何也?左圖右史,感人者深,而入人者微也。」

陳琛《四書淺說》 卷。

本傳:「琛字思獻,晉江人。舉進士。嘉靖七年徵江西督學。著《四書淺說》,舉業家宗之。」

戴圭《四書要略》 卷。

本傳:圭字秉誠。踐履篤實,嘗語人曰:「學須謹獨誠意以修身,不怨天,不尤人。」 久之,自與天一。所著有《四書要略》。

「蔡元偉《四書折衷》」 卷。

本傳:「元偉,字伯瞻,晉江人,舉嘉靖十年鄉試,歷撫州同知。作《考德錄》,日識所行事以自省。克治之功,至老彌厲。所著有《四書折衷》。」

姚舜牧《四書疑問》 卷。

本傳:「舜牧,字虞佐,烏程人。舉萬曆元年鄉試,肆力經學,著《四書疑問》《三易稿》始成。」

陶宗儀「《四書備遺》 卷。」

本傳:「宗儀字九成,所葺《四書備遺》傳於世。」

呂柟《四書因問》六卷。

本傳:「柟字仲木,號涇野,學者稱涇野先生。所著有《四書因問》。」

王圻曰:「高陵,禮部侍郎。」

焦竑經籍志六卷

高拱《四書問辨錄》十卷。

見焦竑經籍志

何英《四書釋要》 卷。

王圻曰鄱陽人

杜偉《四書筆記》 卷。

本傳偉所著有《四書筆記》諸書。

林希元《訂補四書蒙引》十五卷。

希元《自序》曰:「《虛齋蔡子四書說》十五卷,坊間有舊刻,其徒李子亦刻之。蜀林子病其荒亂弗理也,取而更訂之。病其缺逸弗備也,取而補完之。書則刻之葉氏。」

林希元《四書存疑》 卷。

方文《序》曰:「弘正間,蔡虛齋先生清作《四書蒙引》,考《集註》之本末,析《大全》之異同,博學而詳說,可謂善教人矣。其後林次崖先生希元作《存疑》,陳紫峰先生琛作《淺說》,又推說《蒙引》之指,擴而充之,殊塗同歸,百慮一致,故其書與《蒙引》並傳於世。」

張居正「《四書直解》三十六卷。」

萬曆元年十二月,居正進《講章序》曰:「臣等一歲之間,日侍皇上講讀,伏見聖修益懋,聖志彌堅。盛暑隆寒,緝熙罔間。臣等備員輔導,不勝欣幸。臣等謹將今歲所進講章,編成《四書》一部,裝演進呈。伏望皇上萬幾有暇,時加溫習。庶舊聞不至遺忘,新知日益開豁。其於聖功,實為有補。仍乞下司禮監鏤板印行,用垂永」 久。

薛應旂《四書人物考》四十卷。

應旂《自序》曰:「《四書人物考》者,考《學》《庸》《論》《孟》所載之人物也。夫既載之,考何為哉?孟氏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夫是以考之也。古人之載於籍者多矣,不為遍考而獨於《四書》者何?以《四書》表裡六經,經緯宇宙,經筵進講,學校設官,舍是焉先也。邇來命世之英固多,而馳騖場屋者惟事速化,豈直子史束閣?雖《四書》所載人物,己大都不省其為何如人矣。夫見定者,斯可以法古,鑒往者斯可以善今。平居罔知所向,雖欲修身體道,其將焉依?出而官人論材,臧否品騭,無惑乎權衡倒置而賢否溷淆也。其關係豈微乎哉?余嘗董浙學政,每於課歲間,撫卷感懷,深為此懼。既罷歸,避寇鍾山,而故廬所嘗讀書盡為寇燬,惟茲《四書》,每攜以自隨,杜門無事,遂將平生手錄古人行跡,各注於名氏之端者編為《紀傳》,總四十卷,名之曰《四書人物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