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9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按《巙巙傳》:「順帝即位之後, 巙巙侍經筵日,勸帝務學,帝輒就之習授,欲寵以師 禮,巙巙力辭不可。凡《四書》六經所載治道,為帝紬繹 而言,必使辭達,感動帝衷,敷暢旨意而後已。」

太祖洪武三年詔鄉會試試四書義一道

按《明朝開天紀》:「洪武三年四月己亥,詔自洪武三年 八月為始,鄉試會試,第一場試五經義,各試本經一 道,四書藝一道。」

洪武十六年,定國子監規。凡通《四書》者,居「正義」、「崇志、 廣業堂。」

按《春明夢餘錄》:「洪武十六年,定監生三等高下,凡通 《四書》未通經者,居正義崇志廣業堂。一年半之上;文 理條暢者,升修道誠心堂;一年半之上,經史兼通,文 理俱優者,升率性堂。升率性堂者,方許積分。」

成祖永樂十二年十一月上諭胡廣楊榮金幼孜等四書傳注之外采其切當之言類聚成編以垂後世名為四書大全

按《明朝肇運紀》,永樂十二年十一月甲寅,上諭行在 翰林院學士胡廣、侍講楊榮、金幼孜曰:「《五經》《四書》皆 聖賢精義要道,其傳註之外,諸儒議論有發明餘蘊 者,爾等采其切當之言增附于下。其周、程、張、朱諸君 子性理之言,如《太極通書》《西銘》《正蒙》之類,皆六經之 羽翼,然各自為書,未有統會,爾等亦別類聚成編,二」 書務極精備,庶幾以垂後世。命廣等總其事,仍命舉 朝臣及在外教官有文學者同纂修,開館東華門外。 按《明外史楊榮傳》:「比還北京,命修《五經四書大全》,書 成宴勞之。」 按《陳敬宗傳》,「永樂二年進士,授刑部主 事,與修《五經四書大全》,授翰林侍講。」

永樂十三年九月,「《四書大全》成」,上御殿受之,群臣表 賀。十月,頒行天下。

按《明朝肇運紀》:「永樂十三年九月己酉,《五經四書大 全》及《性理大全》成,上御殿受之,群臣表賀。」

按《四書大全進表序》:「永樂十三年九月十五日,翰林 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奉政大夫臣胡廣、奉政大夫 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講臣楊榮、奉直大夫右 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講臣金幼孜等謹上表,十 月初一日頒行天下。」

英宗正統元年定經筵講四書儀

按《明會典》,國初經筵無定日,正統初始著為儀。禮部 擇吉題請。先期直殿內官,于文華殿設御座,又設御 案于殿內御座之東稍南,設講案于御案之南稍東。 是日早,司禮監官先陳所講《四書》經、史各一冊,置御 案,又各一冊,置講案,皆《四書》東、經、史西。先期,講官撰 《四書》經或《史》講章各一篇,預置于冊內。是日早,上御 文華殿,陞御座。鴻臚寺官贊進講。講官一員從東班 出、一員從西班出,詣講案前稍南北向並立。東西展 書官各一員從本班出,進至御案之南銅鶴下,東西 向立。鴻臚寺官贊講官鞠躬拜、叩頭、興、平身畢。東班 展書官進詣御案前,跪展《四書》。畢,起,退于東鶴下,講 《四書》。講官進至御案前,立,奏講某書。講畢稍退。展書 官進詣御案前,跪掩《四書》。畢,仍退立於鶴下。西班官 如初

天順二年定每日講讀儀先讀四書

按《明會典》,天順二年,定每日講讀儀一。每日早朝退, 皇太子出閤陞座,內侍以書案進侍班,侍讀、講官分 班東西向立。內侍展書,先讀《四書》,則東班侍讀官向 前伴讀十數遍,退復原班。每日巳時,先講早所讀《四 書》,則東班侍講官進講一遍,退復原班。

孝宗弘治二年敕賜三城王芝垝四書

按《明外史唐定王桱傳》:「三城王芝垝,博極群書,弘治 二年,敕賜五經、四書,營御書樓。」

世宗嘉靖二十九年林希元上四書存疑於朝

按《明外史儒林陳琛傳》:「琛同郡林希元所著《易經》《四 書存疑》,與《蒙引》《通典》淺說並盛行於世。嘉靖二十九 年,上所改《大學經傳》定本及《存疑》於朝。世宗大怒,詔 焚其書。」

神宗萬曆二年定日講四書儀

按《明會典》,「萬曆二年定日講儀。上御文華穿殿,講讀 等官入見,行叩頭禮,東西分立。先讀《四書》,次讀經或 讀史。每本讀十數遍後,講官先講《四書》,次講經或講 史,務在直說,大義明白易曉。」

四書部彙考二

宋朱熹臨漳刊四子書 卷

按熹自跋聖人作經以詔後世將使讀者誦其文思其義有以知事理之當然見道義之全體而身力行之以入聖賢之域也其言雖約而天下之故幽明巨

細,靡不該焉。欲求道以入德者,舍此為無所用其心 矣。然去聖既遠,講誦失傳,自其象數、名物、訓詁、凡例 之間,老師宿儒尚有不能知者,況於新學小生驟而 讀之,是亦安能遽有以得其大指要歸也哉!故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