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9 (1700-1725).djvu/67

此页尚未校对

本堂事,而命好文以翰林學士兼諭德。好文言欲求 二帝三王之道,必由于孔氏。其書則《孝經》《大學》《論語》 《孟子》《中庸》。乃摘其要,釋以經文。」

《成遵傳》:幼敏悟,讀書日記數千百言。年十五喪父,家 貧勤苦不廢學問。二十能文章。時郡中先輩治進士 業者,遵欲為以不合程式為患。一日,憤然曰:「四書五 經,吾師也,文無逾于《史》《漢》、韓、柳,區區科舉之作何難 哉?」至順辛未,至京師,受《春秋》于夏鎮,遂入成均,為國 子生。

《儒學傳》張䇓。至元中,行臺中丞吳曼慶聞其名,延致 江寧學宮,俾子弟受業。中州士大夫欲淑子弟以朱 子《四書》,皆遣從䇓遊,或闢私塾迎之。其在維揚,來學 者猶眾,遠近翕然,尊為碩師,不敢字,而稱曰「導江先 生。」大臣薦諸朝,特命為孔、顏、孟三氏教授。鄒魯之人, 服習遺訓,久而不忘。䇓氣宇端重,音吐洪亮,講說特 精詳,子弟從之者詵詵如也。

金履祥既知向濂、洛之學,事同郡王柏,從登何基之 門。基則學于黃榦,而榦親承朱熹之傳者也。自是講 貫益密,造詣益邃。著書曰《大學章句疏義》二卷,《論語 孟子集註考證》十七卷,門人許謙為益加校定,皆傳 於學者。

許謙受業金履祥之門,盡得其所傳之奧。讀《四書章 句集註》,有《叢說》二十卷,謂學者曰:「學以聖人為準的, 然必得聖人之心,而後可學聖人之事。聖賢之心具 在《四書》,而《四書》之義備於朱子。顧其辭約意廣,讀者 安可以《易》心求之乎?」

陳櫟,字壽翁。嘗以有功于聖門者莫若朱熹氏,熹歿 未久,而諸家之說往往亂其本真,乃著《四書發明》等 書,凡諸儒之說有畔於朱氏者,刊而去之;其微辭隱 義,則引而伸之,而其所未備者,復為說以補其闕。於 是朱熹之說大明於世。

胡一桂,徽州婺源人。其同郡胡炳文,字仲虎。於朱熹 所著《四書》用力尤深。餘干、饒魯之學,本出於朱熹,而 其為說多與熹牴牾。炳文深正其非,作《四書通》,凡辭 異而理同者,合而一之;辭同而指異者,折而辨之,往 往發其未盡之蘊。東南學者因其所自號稱「雲峰先 生。」

韓性,延祐初,詔以科舉取士,學者多以文法為請,性 語之曰:「今之貢舉,悉本朱熹私議,為貢舉之文,不知 朱氏之學可乎?《四書》《六經》千載不傳之學,自程氏至 朱氏,發明無餘蘊矣,顧行何如耳。有德者必有言,施 之場屋,直其末事,豈有他法哉?」

周仁榮,台州臨海人。同郡有孟夢恂者,講解經旨,體 認精切,著有《四書辨疑》。

贍思字得之。家貧,饘粥或不繼;考訂經傳,常自樂也。 所著有《四書闕疑》。

《休寧縣志》:「倪士毅字仲弘,潛心求道,師陳定宇學,所 著有《四書輯釋》。」

《婺源縣志》:「程復心字子見,性敏悟,中年力學益篤,嘗 取朱文公《四書集註》,會黃氏、輔氏眾說折衷之,分章 為圖,積二十餘年始成,名曰《四書章圖》。又取《語錄》諸 書增損詳略,著《纂釋》二十卷。元至大戊申,授徽州路 儒學教授。」

《明外史儒林傳》:「葉儀字景翰,金華人。受業於許謙。謙 誨之曰:『學者必以天性人倫為本,以開明心術,變化 氣質為先』。儀朝夕惕厲,研究奧旨。已而授徒講學,士 爭趨之。其語學者曰:『聖賢言行,盡於《六經》《四書》,其微 詞奧義,則近代先儒之說備矣。由其言以求其心,涵 泳從容,久自得之,不可先立己意,而妄有是非也』。太」 祖克婺州。召見。授為諮議。以老病辭。

《汪克寬傳》:克寬祖華,受業雙峰饒魯,得勉齋黃氏之 傳。克寬生穎異,十歲時,父授以雙峰饒氏問答之書, 輒有悟於聖學。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恍然 知為學之要,專勤異於凡兒。洪武初,遣使以禮幣徵 至京師。

趙汸字子常,休寧人。生而姿稟卓絕,初就外傅讀朱 子《四書》,多所疑難,乃盡取朱子書讀之。

曹端字正夫,澠池人。舉永樂六年鄉試,歷霍、蒲二州 學正。所著有《四書詳說》。

黃潤玉,字孟清。以《小學》《四書》諸經註家或遺或誤,乃 撰《經書補註》。

吳與弼,字子傅。年十九,見《伊洛淵源圖》,慨然嚮慕,遂 罷舉子業,盡讀《四子》《五經》、洛、閩諸錄,不下樓者數年。 天順元年,大學士李賢薦之。帝乃賜璽書,徵與弼赴 闕,授左春坊左諭德。與弼乃上「崇聖志」、「廣聖學」等十 事,表謝而歸。

賀欽,字克恭,義州衛人。少好學,讀《近思錄》有悟。成化 二年以進士授戶科給事中,已師事獻章,既歸,肖其 像事之。欽學不務博涉,專讀《四書》《六經》、小學,期於反 身實踐。謂「為學不必求之高遠,在主敬以收放心而 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