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9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國語孝經》一卷。

右十八部,合六十三卷。通計亡書,合五十九部,一百一十四卷。

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自天子達於庶人,雖 尊卑有差,及乎行孝,其義一也。先王因之以治國家, 化天下,故能不嚴而順,不肅而成,斯實生靈之至德, 王者之要道。孔子既敘六經,題目不同,指意差別,恐 斯道離散,故作《孝經》以總會之,明其枝流雖分,本萌 於孝者也。遭秦焚書,為河間人顏芝所藏。漢初,芝子 貞出之,凡十八章,而長孫氏、博士江翁、少府后蒼、諫 議大夫翼奉、安昌侯張禹,皆名其學。又有《古文孝經》, 與《古文尚書》同出,而長孫有《閨門》一章。其餘經文大 較相似,篇簡缺解。又有衍出三章,并前合為二十二 章,孔安國為之傳。至劉向典校經籍,以顏本比古文, 除其繁惑,以十八章為定,鄭眾、馬融並為之注,又有 鄭氏注,相傳或云鄭元,其立義與元所注餘書不同, 故疑之。梁代安國及鄭氏二家,並立國學,而安國之 本亡於梁亂,陳及周、齊唯傳鄭氏。至隋,祕書監王劭 於京師訪得孔《傳》,送至河間劉炫,炫因序其得喪,述 其議疏,講於人間,漸聞朝廷,後遂著令,與鄭氏並立。 儒者諠諠,皆云炫自作之,非孔舊本,而《祕府》又先無 其書。又云「魏氏遷洛,未達華語,孝文帝命侯伏、侯可 悉陵以夷言譯《孝經》之旨,教於國人,謂之《國語孝經》。」 今取以附此篇之末。

《唐書藝文志》

孝經

《古文孝經孔安國傳》一卷。

《劉卲注》一卷。

《孝經王肅注》一卷。

鄭元《注》一卷。

韋昭《注》一卷。

《孫熙注》一卷。

《蘇林注》一卷。

謝萬《注》一卷。

《虞盤佐注》一卷。

孔光《注》一卷。

殷仲文《注》一卷。

殷叔道《注》一卷。

《徐整默注》二卷。

《車引講孝經義》四卷。

荀勗《講孝經集解》一卷。

皇侃《義疏》三卷。

何約之《大明中皇太子講義疏》一卷。

梁武帝《疏》十八卷。

《太史叔明發題》四卷。

劉炫「《述義》五卷。」

張士儒演《孝經》十二卷。

《應瑞圖》一卷。

賈公彥《孝經疏》五卷。

魏克己注《孝經》一卷。

任希古「《越王孝經新義》十卷。」

《今上孝經制旨》一卷元宗。

元行沖「《御注孝經疏》二卷。」

尹知章《注孝經》一卷。

孔穎達《孝經義疏》卷亡。

王元感《注孝經》一卷。

李嗣真《孝經指要》一卷。

平貞眘《孝經議》卷亡。 徐浩《廣孝經》十卷浩稱四明山人,乾元二年上,授校 書郎。

右《孝經》類二十七家,三十六部,八十三卷。失姓名一家,尹知章以下不著錄六家,一十三卷。

兵家類

貟半千「《臨戎孝經》二卷。」

《宋史藝文志》

孝經

《古文孝經》一卷。凡二十二章。

鄭氏註《孝經》一卷。

唐明皇注《孝經》一卷。

元行沖「《孝經疏》三卷。」

蘇彬「《孝經疏》一卷。」

邢昺《孝經正義》三卷。

司馬光「《古文孝經指解》一卷。」

又「《古文孝經指解》一卷。」

趙克孝「《孝經傳》一卷。」

任奉古《孝經講疏》一卷。

張元老《講義》一卷。

范祖禹《古文孝經說》一卷。

呂惠卿「《孝經傳》一卷。」

吉觀國《孝經新義》一部。卷亡。

《家滋解義》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