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9 (1700-1725).djvu/9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四卷目錄

 孝經部紀事

 孝經部雜錄

經籍典第三百四卷

孝經部紀事

《漢書宣帝本紀》:昭帝元平元年「秋七月,光奏議曰:禮, 人道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無嗣,擇支子孫 賢者為嗣。孝武皇帝曾孫病己,有詔掖庭養視。至今 年十八,師受《詩》《論語》《孝經》,操行節儉,慈仁愛人,可以 嗣孝昭皇帝後,奉承祖宗,子萬姓。」奏可。

《廣川惠王傳》:「廣川王去即繆王,齊太子也,師受《易》《論 語》《孝經》,皆通。」

《韓延壽傳》:「延壽嘗出臨上車,騎吏一人後至,敕功曹 議罰白還至府門,門卒當車願有所言,延壽止車問 之,卒曰:『孝經曰:『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 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今旦明府早駕,久駐未 出騎吏父來至府門,不敢入。騎吏聞之,趨走出謁,適 會明府登車以敬父而見罰,得毋虧大化乎?延壽舉』』」 手輿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過歸舍,召見門卒。卒本 諸生,聞延壽賢,無因自達,故代卒。延壽遂待用之。 《匡衡傳》:成帝即位,衡上疏戒妃匹勸經學曰:「《論語》《孝 經》,聖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

《儒林王式傳》:「博士江公,世為《魯詩》宗,至江公,著《孝經 說》。」

《後漢書光武十王傳》:「沛獻王輔,矜嚴有法度,好經書, 善說京氏《易》《孝經》《論語傳》及圖讖,作《五經論》,時號之 曰《沛王通論》。」

鄭元傳元所注《周易》《尚書》毛詩儀禮禮記《論語》孝經。 《周禮》凡百餘萬言。案:謝承書載元所注,與此略同, 不言注《孝經》,唯此書獨有也。

《范升傳》:「升字辨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歲通 《論語》《孝經》。」

《翟酺傳》:「酺字子超,著《援神鉤命解詁》十二篇。」《援神 契》《鉤命決》,皆《孝經緯》篇名也。

《荀淑傳》:淑子爽對策陳便宜曰:「漢制,使天下誦《孝經》。」 平帝時,王莽作《書》八篇戒子孫,令學官以教授吏 能誦者比《孝經音義》云:言用之得選舉之也。

《蓋勳傳》:「勳為漢陽長史,隴右刺史。左昌坐斷盜徵,以 扶風宋梟代之。梟患多寇叛,謂勳曰:『涼州寡於學術, 故屢致反暴,今欲以多寫《孝經》,令家家習之,庶或使 人知義。勳諫曰:『昔太公封齊,崔杼弒君;伯禽侯魯,慶 父篡位。此二國豈乏學者?今不急靜難之術,遽為非 常之事,既足結怨一州,又當取笑朝廷。勳不知其可 也』』。」梟不從,遂奏行之。果被詔書詰責,坐以虛慢徵。 《儒林傳》:何休為人質朴,雅有心思,精研六經,世儒無 及者。以列卿子詔拜郎中,非其好也。辭病去,不仕州 郡,進退以禮。太傅陳蕃辟之,與參政事。蕃敗,休坐廢 錮。迺注訓《孝經》《論語》,皆經緯典謨,不與守文同說。 《獨行傳》:向栩字輔興,張角作亂,栩上便宜,頗譏刺左 右:「不欲國家興兵,但遣人於河上北向讀《孝經》,賊自 當消滅。」中常侍張讓讒栩不欲命將出師,疑與角為 內應,殺之。

謝承《後漢書仇覽傳》:「覽字季智,一名香,陳留考城人 也。有羊元者,凶惡不孝,其母詣覽告元,覽呼元誚責, 與《孝經》一卷,使誦讀之。元深改悔,至母前謝罪。諺曰: 『孤犢觸乳,驕子詈母。乞今自改,遂成佳士』。」

《玉海》:劉向典校經籍,以十八章為定,鄭眾、馬融並為 之注。又有鄭氏注,相傳或云鄭元。

《三國志魏鍾會傳》註:「會時遭所生母喪,會為其母傳 曰:『夫人性矜嚴,明於教訓。會雖童稚,覲見規誨。年四 歲,授《孝經》』。」

蜀《秦宓傳》:宓曰:「孔子發憤作《春秋》,大乎居正,復制《孝 經》,廣陳德行,杜漸防萌,預有所抑。」

《吳張昭傳》:孫權嘗問衛尉嚴畯:「『寧念小時所闇書不』? 畯因誦《孝經》,仲尼居。」昭曰:「嚴畯鄙生,臣請為陛下誦 之。」乃誦君子之事。上咸以昭為知所誦。

《吳嚴畯傳》:「畯少耽學,與諸葛瑾、步騭齊名,著《孝經傳》 傳於世。」

《晉書皇甫謐傳》:「咸寧初,詔謐為太子中庶子,復徵為 議郎,又召補著作郎,並不應著論。為葬送之制,平生 之物,皆無自隨,唯齎《孝經》一卷,示不忘孝道。」

《孝友傳》:「許孜字季義,東海吳寧人也。孝友恭讓,敏而 好學。年二十,師事豫章太守會稽孔沖,受《詩》《書》《禮》《易》 及《孝經》《論語》。學竟,還鄉里。」

《儒林傳》:「虞喜字仲寧,注《孝經》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