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崇文書目》「田何之《易》卦象、《爻、彖》與《文言》《說卦》等離為十二篇,而自為章句,《易》之本經也。」

晁說之曰:「商瞿受《易》,孔子五傳而至田何。漢之《易》書蓋自田何始,何而上未嘗有書。」

王同《易傳》。《漢志》二篇。

《漢書》:「杜田生授東武王同子申。」

皇甫謐曰:「自孔子授《易》五傳至田何,何以授弟子東武王同子仲。」

晁說之曰:「《易》家著書自王同始。」

《周王孫易傳》。《漢志》二篇。

《漢書》:「丁寬至洛陽,從周王孫受古義,號周氏傳。」

丁寬《易傳》。《漢志》八篇。

《漢書儒林傳》:「字子襄,梁人。」

何喬新曰:「丁寬作《易說》三萬言而訓詁之學興。」

服光《易傳》。《漢志》二篇。

《劉向別錄》:「服氏,齊人。」

《漢·儒林傳》:「齊服生著《易傳》數篇。」

《蔡公易傳》。名字未詳,《漢志》二篇。

顏師古注:「蔡公,衛人,事周王孫。」

《楊何易傳》。《漢志》二篇。

《史記》:「楊何以《易》徵,官至中大夫。」

《漢書》:「楊何字叔元。」

晁說之曰:《易》得立學官自何始?所謂《易楊》者也。

《韓嬰易傳》。《漢志》二篇。

《漢書》:「韓嬰,燕人。」

王應麟曰:蓋寬饒受韓氏《易》。其上封事引韓氏《易傳》,言「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

施讎《周易章句》。《漢志》二篇。

《漢書》:「施讎字長卿,沛人。」

《隋書施氏易》亡于西晉。

按:《施氏易》見于《後漢書》者,沛人戴賓以授陳留劉昆桓公。又廣漢景鸞亦受施《易》。

孟喜《周易章句》。《漢志》二篇。梁七錄十卷,《隋書》八卷。

《釋文序錄》十卷《新、舊唐書志》同。佚。

《周易·雜災異》《漢志》十一篇,又六十六篇。蓋合京房 言之。

《漢書》:「孟喜字長卿。」

陸德明曰。《無上經》。

《隋書》「孟氏」 、京氏,有書無師。

釋一行曰:「十二月卦」 ,出于《孟子章句》,其說《易》本于氣,而後以人事明之。

王應麟曰:許氏《說文》稱《易》孟氏,其文多異。

胡一桂曰:「孟既師田,又不擇所從,復受之于趙,趙死而遂倍之,以至不見信于友,不獲用于上,亦其宜矣。」

按:許氏《說文解字序》言《易》稱孟氏,則所引皆孟氏《易》也。其與今文異者,如「夕惕若厲,無咎」,作「夕惕若夤。」《句》。「泣涕漣如」,漣作連。「再三瀆」作「黷。以往吝」作遴。「履虎尾愬愬終吉」,愬愬作虩,虩下有「恐懼」二字。「百穀草木麗乎土」作。於地日昃之「離」「昃」作。「《罔》孚」,裕無咎,罔作有其牛掣作。《天且》,劓作劓。「君子豹變,其文蔚也」,蔚作斐。「用拯馬壯吉」,拯作「抍」,無「用」字。「繻有衣袽」,繻作「需」,「袽」作絮。「夫乾確然」,確作隺。「服牛乘馬」,服作《重門擊柝》作「𣝔」,《天地絪縕》作「壹。」「雜而不越」作。莫暵乎火。作離為的顙,的作馰,為黔喙之屬,無之屬字又如埶。「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則今本無是文,不知當日何所屬也。又按陸氏《釋文》、孟氏《易》「《咸》其輔頰舌」頰作「俠」,《晉卦》作「齊」,「懲忿窒欲」作「浴」,偏辭也;作遍辭。《日中則昃》作《稷》,《閴其無人》「閴」作「窒」,《隤然》作《退然》,《大寶》作「保」,《包犧》作《伏羲》,皆與今文異。

又按:東漢之為孟氏喜者,南陽洼丹子玉、中山觟、陸鴻孟、孫廣漢、任安定祖。

梁丘賀《周易章句》。《漢志》二篇。

《漢書》:「梁丘賀字長翁。」

《隋書》:《梁丘易》亡于西晉。

洪邁曰:「晉永嘉之亂,梁丘之《易》亡。」

胡一桂曰:「梁丘初師京房,後雖更事田王孫,卒以京顯,至其子臨專行京法可見也。再傳而五鹿結黨,小人兼官受譏,三傳而咸、衡為莽講學大夫,梁氏《易》至此掃地矣。」

董真卿曰:商瞿受《易》,孔子傳,田何又傳,至施、孟、梁丘為最著,乃古《易》也。又轉而為費直,則今《易》權輿矣。施、孟梁丘之後,正古今《易》因革之一會也。按東漢之為梁丘《易》者,代郡范升辨卿。升上疏曰:「臣與博士梁恭、山陽太守呂羌俱修《梁丘易》。」 又京兆楊政子行,潁川張興君上亦傳其學。

五、鹿充宗《周易略說》《漢志》三篇。

《漢書》:「少府五鹿充宗貴幸,為梁丘易。」

張華曰:五鹿充宗受《易》于弘成子。成子少時,嘗有人過之,授以文石,大如燕卵。成子吞之,遂大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