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103

此页尚未校对

《洛圖》「緯風角七政」 ,而《易》儕於讖緯矣。

朱睦桔曰:京房有二,其一頓丘人,其一不知何許人,皆以《易》顯,為太中大夫者,顏師古謂「書」字誤耳。按京氏《易傳》,「君子體仁」作「體信」「利物」作「利之福」,「謙」作「富」,「謙不忒」作「不貸」,「殷薦」作「隱薦」,「盱豫」作「汙豫」,「朋盍簪」作「攢」,「剝床以膚」作「簠」,「君子得輿」作「德輿」,「朋來」作「崩來」,「朵頤」作「瑞頤」,「『水洊至』洊」作「臻」,「祇既平祇」作「禔」,「大耋」作「絰」,「憧憧作。「夷于左股」,夷作胰。「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弧作壺。「赦過宥罪作尤罪」,劓刖作《劓劊》。「吾與爾縻之」作「劘之月幾望」作「近望。」「繻有衣,袽」作絮。「旁行而不流」作「留。」「天下之賾」作「嘖。」「行其典禮」作「等禮,再扐而後掛」作卦,「可與酬酢」作醋。「《易》以貢」作工。洗心作《先心》。包犧作《伏戲》。坎為豕作彘,為瘠馬作柴馬為吝作遴,為馵足作朱足,為矯,輮作「柔」,豫怠也,怠作「治」,皆與今易異辭。見陸氏《釋文、

段嘉易傳》。《漢志》:「十二篇。」

《漢書》:「京房授東海段嘉為博士。」

《蘇林》曰:「東海人,為博士。」

顏師古《漢書註》:「嘉即京房所從受《易》者也。」 見《儒林傳》及《劉向別錄》。

任良易旗。《漢志》:「蓍龜家七十一卷。」

《漢紀》:「京房薦上弟子姚平、任良願,以為刺史。」

費直《周易注》。《七錄》四卷《釋文》序錄,新舊書志作《章 句》。《易林》:《隋志》:「《五行家》二卷,七錄五卷。」《周易筮· 占林》《七錄五行家》五卷。《易內神筮》。《隋志》:「《五行 家》二卷。」

《漢書》:「費直字長翁,東萊人。」

《隋書》:費直傳《易》,其本皆古字,號曰《古文易》,行於人間而未得立。後漢陳元、鄭眾皆傳費氏之學,馬融又為傳以授鄭元,元作《易注》,荀爽又作《易傳》。魏代王肅、王弼並為之注。自是費氏《易》大興。

歐陽修曰:「《易》至漢分為三,有田何之易、焦贛之易、費直之《易》。今行世者惟有王弼《易》,其原出費氏。費氏興而田學遂息,古十二篇之《易》遂亡其本。」 邵博曰:「古《易》卦爻一,《彖》二,《象》三,《文言》四,《繫辭》五,《說卦》六,《序卦》七,《雜卦》八,其次第不相雜也。先儒謂費直專以《彖》《象》《文言》參解《易》爻,今入《彖》《象》《文言》於卦下者,自費氏始。」

朱震曰:《隋書經籍志》:「漢費直注《周易》四卷,鄭康成注《周易》九卷,魏王弼注《周易》六卷,韓康伯注《繫辭》三卷。鄭、王二家之易,本於費氏,康伯之學,卒於輔嗣。則費氏之後,《易經》上下離為六卷,《繫辭》五篇,合為三卷矣。是以二家所注,皆九卷也。」

吳仁傑曰:「費直《易》省去《彖傳》《象傳》《繫辭傳》之目,但總以一傳加於《彖傳》之首,王弼、王肅《易》皆存『傳』字,蓋本於此 。」 又曰:「費直《易》亡章句,《崇文總目序》云:『以《彖》《象》《文言》雜入卦中者,自費氏始』。」 按鄭康成《易》,以《文言》說《序卦》合為一卷,則《文言》雜入卦中,康成猶未爾,非自費直始也。

馮椅曰:《直傳》徒以《彖》《象》《繫辭》十篇之言解說上下經,《崇文總目》云:「以《彖》《象》《文言》雜入卦中,自費始。」 蓋誤以「言」 為《文言》。且康成《易》猶以《文言》《說卦》《序卦》《雜卦》合為一篇,則不始直明矣。《彖》《象》《繫辭》之名一沒而汨亂古經則始於此。

趙汝梅曰:漢興,群經殘闕,惟《易》為全書。孰謂其紛糅反甚於他經?劉向以中古文《易經》較施、孟、梁丘經,或脫去「無咎」 、「悔亡」 ,獨費氏經與古文同。施梁丘高氏亡於西晉,孟京亦不傳,陳元、鄭眾皆傳費學,馬融、鄭元、荀爽、王肅、王弼皆為之注,今《易》乃費氏經也。

高相《易說》。

《漢書》:「相,沛人,治《易》。與費公同時。」

《隋書》「高氏易」 亡於西晉。

朱睦桔曰:「《高相易》自言出於丁將軍寬,寬,景帝時人,相平帝時人,相去甚遠,或亦私淑者也。」

趙賓《易論》。

漢書蜀人

周必大曰:「『文王重爻之時,紂雖虐而商未危,箕子尚為商臣,其明未㝏,卦之六五已曰:箕子之明夷,利貞』。此趙賓所以鑿為《荄茲》之說也。」

於陵,欽《易》吉凶。《漢志》:「蓍龜家二十三卷。」

伏萬壽《周易集林》《隋志》:「《五行家》十二卷。」

阮孝緒曰:「《易集》林伏萬壽撰。」

按:《太平御覽》引《集林》文云:「占天雨否,外卦得陰為雨,得陽不雨。」 其爻發變,得坎為雨,得離不雨。坎化為巽,先雨後風。

嚴遵《周易骨髓決》。《通考》一卷。

《高士傳》:「嚴遵字君平,蜀人。」

何孟春曰:「嚴君平卜筮於成都市,以為卜筮賤業而可以惠眾人,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為言利害,與人子言依於孝,與人弟言依於順,與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