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十七卷目錄

 經學部彙考七

  經義考二易經

經籍典第三百十七卷

經學部彙考七

經義考二

易經

王朗《易傳》。

《魏志》:「王朗字景興,東海郡人。」

董遇《周易註》。《七錄》十卷《釋文序》。「錄」作《章句》。

《魏略》:「遇字季直。」

《魏志》:「遇歷注經傳,頗傳于世。」

《陸德明》曰:「遇,弘農華陰人。」

朱震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董遇謂其六以象六畫之數,減卦之六畫為四十九,不知五十有五,天地之極數。大衍之數五十其一,太極不動而四十九,運而為八卦,重而六十四,若去六畫,即說不通。」 按董氏《易注》,「君子體仁」 作「體信」 ,與京氏、荀氏同。「裒多益寡」 ,「裒」 作「桴」 ,與鄭氏、荀氏同。「洗心退藏于密」 ,「『洗」 作「先』,與京氏、荀」 氏、虞氏、張氏同。夫《坤》「隤然示人𥳑矣」 ,「隤」 作「妥」 ,與陸氏、姚氏同。餘如「拔茅茹以其彙征」 ,「彙」 作「夤。」 「賁如皤如」 ,「皤」 作「槃」 ;「君子得輿」 作「車」 ,「婦喪其茀」 作「笄。」 為《乾卦》作《幹卦》,與諸家別。

劉邠《易注》。

《管輅別傳》:「故郡將劉邠,字令先,好《易》而不能精。」

管輅《周易通靈決》:《隋志》:「《五行家》二卷。」《周易通靈 要決》:《隋志》:「《五行家》一卷。」《周易林》:《隋志》:「《五行家》 四卷。」

《隋書》「魏少府丞管輅撰。」

趙汝梅曰:「梁丘賀以占筮顯名。漢宣時,費直長於卦筮,高相專說災異。其後虞翻、關子明之徒尤注意於占,至管輅雖分筮八卦,乃絕口不及《易》中辭義矣。」

胡一桂曰:「公明精於卦筮,窮極幽微,占言吉凶禍福無毫髮爽,雖以射覆說相,一皆神妙。」

郝敬曰:管輅分筮占象,援引《易》理,自謂得其源,遂涉其流,然此實一人一家之學,其於民義物則至德要道無與焉,聖人所謂隱怪弗為者也。

鍾會《周易無互體論》。《七錄》三卷。《周易盡神論》: 《隋志》一卷。

《魏志》:「鍾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人。」

孫盛曰:「荀顗嘗難會《易》無互體,見稱於世。」

王肅《周易注》:《隋志》十卷。《周易》音:

魏志肅字子雍

李延壽曰:「鄭元《易》大行于河北,王肅《易》亦間行焉。」 陸德明曰:「子邕,東海蘭陵人,魏衛將軍、太常、蘭陵景侯。又注《尚書》《禮》《喪服》《論語》《孔子家語》述《毛詩》注,作《聖證論》以難鄭元 。」 又曰:「為《易音》者三人:王肅、李軌、徐邈。」

王應麟曰:王肅注《易》十卷,今不傳。《釋文》云:「自《繫辭》訖于《雜卦》」 ,肅本皆有「傳」 字。《漢儒林傳》云:「孔子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絕而為之傳。」 肅本是也。其注「《噬乾胏》得金矢」 ,曰:「四體離,陰卦,骨之象。骨在乾肉,脯之象。金矢所以獲野禽,故食之反得金矢。君子於味必思其毒,于利必備其難。」 見《太平御覽》。

胡一桂曰:「王肅撰定。其父成侯朗所作《易傳》,列于學官。《本義》所引有曰王肅本者是也 。」 又曰:「王肅注《周易》十卷,《崇文總目》乃十一卷,題《王肅傳》,後人纂陸德明《釋文》所取者附益之,非肅本書。」

按:王氏《易注》《易音》皆不傳,見于《釋文》所引者:《六爻發揮》作「輝。」 「其惟聖人乎」 作「愚人」 ,「後結始」 作「聖人」 ,「即鹿」 作「麓」 ,「雲上於天」 作「雲在天上」 ,「致寇至」 ,「寇」 作「戍」 ,「鞶帶」 作「槃帶」 ,「承天寵也」 「寵」 作「龍」 ,「比之匪人」 作「匪人凶」 ,「天下隨時」 作「之」 ,「隨時之義」 作「隨之時義。」 「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嚮」 作「鄉。」 「君子以振民育德」 ,「育」 作「毓。」 「有子考無啟以考」 絕句。「盥而不薦」 作「觀薦」 ,「王用出征」 ,「以正邦也」 ;下更「有獲匪其醜,大有功也」 八字。「有戾」 ,「憊也」 ,憊作「斃。」 「羸其角」 ,「羸」 作「縲」 ,「不詳也」 ,「詳」 作「祥。」 「失得勿恤」 作「得失勿恤」 ,「夷於左股」 作「般。」 「其人天且劓」 作「臲。」 「《中行》告公用圭」 作「用恆圭」 ,「后以施命誥四方」 ,誥作「詰。」 「繫于金柅」 作「抳來徐徐」 作「余余」 劓刖作「臲𡰈」 ,「女歸吉也」 作「女歸」 吉,利貞。君子以居賢德善俗作善風俗。天際翔也,翔作「祥。」 「乾知大始」 ,大作「泰。」 「而成位乎其中矣」 ,而下有「易」 字。「範圍天地之化」 作「犯違。」 「開物成務」 ,開作「闓」 ;洛出,書作「雒。」 「天地之大寶」 ,曰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