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試卷不幾於迂而可笑矣哉!進退皆無據,謂之「贅」 可也。

附「《釋文互注韻略》五卷。」

陳氏曰:以《監本》增《注》而釋之。

《押韻釋疑》五卷。

陳氏曰:進士廬陵歐陽德隆《易》有開撰。凡字同義異、字異義同者,皆辨之,尤便於場屋。

《正字韻類》: 卷。

謝氏曰:季澤撰。止齋陳氏序略曰:季澤家學,長於《詩》《禮》,頗欲有所論次而未就,僅及就此篇。其於字學偏傍訓故,學者易入焉。韓昌黎嘗言:「注《爾雅》蟲魚,非磊落人。」 歐陽公序《韻總》亦曰:「儒者莫暇精之,其有精者,往往不能乎其它。」 余方悲季澤官不足行其志,位不足稱其才,且懼後之人見此書如二公之云也。於是道其平昔大概,序之篇端焉。

《字通》一卷。

陳氏曰:彭山李從周肩吾撰。

《切韻義》一卷,《纂要圖例》一卷

陳氏曰:汴陽謝暉撰。紹興十年序。

《三十六字母圖》一卷。

夾漈鄭氏曰:僧守溫撰。切韻之學,起自西域。舊所傳十四字貫一切音,文省而音博,謂之《婆羅門書》,然猶未也。其後又得三十六字母,而音韻之道始備。中華之韻,只彈四聲,然「有聲、有音,聲為經,音為緯。平上去入者,四聲也,其體縱,故為經。宮商角徵羽、半徵半商者,七音也,其體橫,故為緯。經緯錯綜,然後成文」 ,愚所作《韻書》備矣。釋氏謂此學為小悟。學者誠不可忽也。

智永《千字文》一卷。

晁氏曰:梁周興嗣撰。釋智永所書。

後村劉氏曰:「嘗疑《千字文》,世以為梁散騎常侍周興嗣所作,然法帖中漢章帝已嘗書此文,殆非梁人作也。」

《臨池妙訣》三卷。

晁氏曰:未詳何人撰。後有「江南李煜述」 書。

《周越書苑》十五卷。

晁氏曰:皇朝周越撰。越以善書名世,天聖八年四月成此書奏御,故其序稱「臣越」 、「臣兄起」 ,於柳公權書又云「亡兄間稱名而不臣」 ,似未精討論也。陳氏曰:主客郎中臨淄周越與其兄起,皆有書名。起書未見,越書間有之,俗甚。

《唐藏經音義》四卷。

晁氏曰:未詳撰人。分四聲,以類相從,蓋蜀中印本也。

《鐘鼎篆韻》七卷。

晁氏曰:皇朝薛尚功集。元祐中呂大臨所載,僅數百字,政和中王楚所傳,亦不過數千字。今是書所錄,凡一萬一百二十有五。

陳氏曰:不著名氏。按《館閣書目》,此書有二家,其一七卷;其一一卷。七卷者,紹興中通直郎薛尚功所廣;一卷者,政和中主管衡州露仙觀王楚也。則未知此書之為王楚歟?薛尚功歟?尚功有《鍾鼎法帖》十卷,刻於江州,當是其篆韻之所本也。

《漢隸字源》六卷。

陳氏曰:婁機撰。以世所存漢碑三百有九,韻類其字,魏碑附寫焉者,僅三十之一。首為《碑目》一卷,每字先載今文,而以「漢」 字著其下,一字數體者並列之,皆以碑目之次第,著其所從出。洪邁作序。

《象類書》十一卷。

中興藝文志鄭樵撰中興後安石之字說既廢樵

復理其緒餘,初有《象類》之書,復約而歸於六書。象形類六百八,指事類百七,會意類七百四十,轉注類三百七十二,諧聲類二萬一千八百十,假借類五百九十八。

《隸釋》二十七卷,《隸續》二十一卷

中興藝文志洪适撰适取古今石刻法其字為之

音辨其文為之「釋」 ,以辨隸書,曰《隸釋》《隸續》。

陳氏曰:「凡漢刻之存於世者,以今文寫之,而為之《釋》,又為之《世代譜》,及《物象圖》,碑形式悉具之。魏初,近古者亦附焉。年來北方舊刻不可復得,覽此猶可慨想。」

《字始連環》二卷。

陳氏曰:鄭樵撰。大略謂「《六書》惟類聲之生無窮。」 音切之學,自西域流入中國,而古人取音制字,乃與《韻圖》脗合。

《論梵書》一卷。

陳氏曰鄭樵撰

樵《論華梵》曰:「諸蕃文字不同,而多本於梵書。流入中國,代有大鴻臚之職,譯經潤文之官,恐不能盡通其旨,不可不論也。梵書左旋,其勢向右;華書右旋,其勢向左。華以正錯成文,梵以遍纏成體。」 華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