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匠李長作《元尚篇》,皆蒼頡中正字也。」

平帝元始五年徵天下通小學者遣詣京師揚雄作訓纂篇

按《漢書平帝本紀》:「元始五年春正月,徵天下通知逸 經、古記、天文、歷算、鍾律、小學、史篇、方術、本草及以《五 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在所為駕,一封軺傳,遣詣 京師,至者數千人。」按《藝文志》:「元始中,徵天下通小 學者以百數,各令記字於庭中。揚雄取其有用者以 作《訓纂篇》,順續《蒼頡》,又易《蒼頡》中重復之字,凡八十 九」章。

文帝黃初 年有三蒼等書

按《三國志魏文帝本紀》。不載按《隋書經籍志》。魏世 有《史籀篇》《蒼頡篇》《三蒼》《埤蒼》《廣蒼》等諸篇章。訓詁、《說 文》《字林》《音義》《聲韻體勢》等諸書。

孝宗淳熙十四年朱熹作小學集註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朱熹《小學集註序》:「古者 小學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 友之道,皆所以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而必 使之講而習之於幼稚之時,欲其習與智長、化與心 成,而無扞格不勝之患也。今其全書雖不可見,而雜 出於傳記者亦多,讀者往往直以古今異宜而莫之 行」,殊不知其無古今之異者。固未始不可行也。今頗 蒐輯以為此書。授之童蒙。資其講習。庶幾有補於風 化之萬一云爾。淳熙丁未朱熹晦菴題。按小學書自蒼頡後多以

字學為主,至朱子小學始以義理為主。其時雖未奏之於朝,實為百世不刊之典。故據其自敘年月,附於編年之內。

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定國子學制凡讀書必先小學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選舉學校志至元二十

四年,立國子學而定其制。凡讀書,必先「《孝經》《小學》。」

英宗正統 年吳訥上所輯小學集解

按《明外史吳訥傳》:「英宗初御經筵,錄所輯《小學集解》 上之。」

小學部彙考二

漢史游急就篇四卷

按唐顏師古敘急就篇者其源出於小學家昔在周宣粵有史籀演暢古文初著大篆秦兼天下罷黜異書丞相李斯又撰蒼頡車府令趙高繼造爰歷太史

令胡母敬作《博學篇》,皆所以啟導青衿,垂法錦帶也。 逮至炎漢,司馬相如作《凡將》篇,俾效書寫,多所載述, 務適時要。史游景慕,擬而廣之。元成之間,列於祕府。 雖復文非清靡,義闕經綸,至於包括品類,錯綜古今, 詳其意趣,實有可觀者焉。然而時代遷革,亟經喪亂, 傳寫湮訛,避諱改易,漸就蕪舛,莫能釐正。少者闕而 「不備,多者妄有增益,人用己私,流宕忘返。至如蓬門 野賤,窮鄉幼學,遞相承稟,猶競習之,既無良師,祇增 僻謬。若夫縉紳秀彥,膏粱子弟,謂之鄙俚,恥於窺涉, 遂使博聞之說,廢而弗明,備物之方,於茲寖滯。」師古 家傳蒼雅,廣綜流略,尤精訓故,待問質疑,事非稽考, 不妄談說,必則古昔,信而有徵。先君常欲注釋急就, 以貽後學。雅志未申,昊天不弔,奉遵遺範,永懷罔極。 舊得皇象、鍾繇、衛夫人、王羲之等所書篇本,備加詳 覈,足以審定,凡三十二章,究其真實,又見崔浩及劉 芳所注。後魏太宗元年敕崔浩解劉芳續注「人心不同,未云善也。」遂因 暇日,為之解訓,皆據經籍遺文,先達舊旨,非率愚管, 斐然妄作。字有難識,隨而音之,別理兼通,亦即並載。 可以祛發未寤,矯正前失。振幽翳之學,攄制述之意, 庶將來君子,裁其衷焉。

按宋羅願序右急就一篇漢黃門令史游所作唐祕書監顏師古為之解訓此書舊分三十二章前代能書者多以草書寫之今世有一本相傳是吳皇象寫

比,顏解本無「焦滅」以下六十三字,又頗有訛脫。顏本 不分章象,所寫三十一章而已。國朝至道中,太宗皇 帝嘗親書此篇,又於顏本外多「齊國給獻」以下百二 十八字,凡為章三十有四。此兩章蓋起於後漢。按舊 篇末說長安中涇渭家術,故此章亦言洛陽人物之 盛以相當。而鄗縣以世祖即位之地,升其名為高邑, 與先漢所改「真定、常山」並列。此為後漢人所續不疑。 近時豫章黃太史手校本出於太和縣人家亦有此 兩章。黃於篇中時小小箋釋,而顏《解》本亦自有詳略 不同。會戶部郎總《六道賦》,天水趙公汝誼欲是正傳 廣之,乃錄至道御書三十四章,登於卷首,且用今禮 部侍郎眉山李公燾所藏《顏解》本校。「鄂州通守臨江 劉子澄清之家本寫之,次於御書正文之後,益考驗 同異,附以黃太史所箋升注為大字,以便觀者可傳。 後古者學童六歲至十歲,教之數與方名及朔朢六 甲書計之事,蓋自末以窮本,由藝以達道,濫觴乎小 學之源,而涵泳乎大學之海,終其身不厭。至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