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其道本而志其藝」末。丞相李斯等雖頗作《蒼頡》《爰 歷》《博學》等篇,然天下方專學法令,以吏為師,《詩》《書》六 藝之言棄不習,學者進無所依,退無可翫,自童幼鄙 之,以為足記姓名而已。又其篇雖名祖《蒼頡》,而實異 史籀。時益多事,而徒隸之字方起。漢興,稍開書禁,兼 崇字學,吏民上書,頗劾其不正者。然古來用字,約少 版策,所書多者纔百名以上。今漢代試為史者,一童 所記至九千字,烏睹古所謂正哉?游當孝元時,去斯 等已遠,獨能取其篇中正字,類而韻之,以為此書,使 操觚小童不隨俗迷誤。是時元帝善史書,而游為此 篇,皆稍稍近古。《傳》稱游「勤心納忠,有所補益」,豈此類 邪?自東漢杜度、張芝善槁法,始用以寫此章,號章草。 說者因謂草書起於游,蓋不察游作此書之意。今篇 中所摭《蒼頡正字》,其體雖不存,而其讀具在,因可以 見漢世官府市里之名物,又得顏氏《解訓》而益明可 用《虞覽》。然顏以「慈」姓為祖於宣慈惠和之才子;「審」姓 為出於審曲面勢者,名「忠敬」與「愛君」,而必以為慕;趙 盾鬻拳解距,虛即蛩蛩,以「檻車膠」為「膠人」之目,謂「老 復丁」為蠲其子孫之役,亦不皆是。顧作者以錄古文, 而解者以著漢事,雖非《詩》《書》,論世之學,要主於好古 存舊,且其語亦微有勸,不若後世俗師俚童,相教以 嚚訟之書,故固定著之,以為前世小書。其偶存者猶 如此,學者亦因有啟焉。
按宋王應麟跋漢藝文志小學十家蒼頡篇見考工記注者唯鞄柯欘四字凡將見文選注藝文類聚者唯黃潤纖美宜制禪鐘磬竽笙筑坎侯二句訓纂
見《史記正義》者,唯「戶扈鄠」三字。其存者《急就篇》而 止耳。《隋唐志》始謂《急就章》崔浩寫以百數。劉蘭入小 學,書之月餘即通。李繪六歲,亦通此章,是以其學至 唐猶傳。顏師古祖之推,嘗為之注,淵源有自來矣。蓋 君子恥一物之不知,倫類不通,不足謂善學。嘗觀眾 仲對氏族師服,申繻論名子籍,談忘司典之後,景王 以為譏;衛侯以辟彊為名,周人不肯受,繫之以姓,著 於世本,字而不名,貴於《春秋》,故始之以姓氏名字。學 《詩》,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論語》備錄衣服飲食之制。陶 弘景讀書萬卷,尤明醫術本草。韓文公謂禮樂名數、 方藥之書,未有不通,此而為大賢。致知在格物,觀物 以觀我生,故次之以服器百物。《周書》言「學古入官」,子 產云「學而後入政」,董仲舒以《春秋》斷獄,雋不疑以經 術決事,若授之以政,不達宋泉子之《孝經》,蘇威之「五 教」,人到於今羞之。故終之以文學法理,器無非道,學 無非事,其義不可須臾舍也。鴻生鉅儒,不敢以小書 忽焉。輯州名摭奇字,悉放其體,諸經義疏引之者五。 〈周禮考工記疏引分別部居不雜廁蒲蒻藺席天官疏引司農少府國之淵左傳正義引蕪荑鹽豉頃町 界畝〉《後漢書注》引之者一。〈張敏傳注引皋陶造獄法律存〉《韻書》亦援以 言姓氏,班孟堅之用「襐飾」,潘安仁之用「乘風」,王禹玉 之用「奇觚」,宋景文之用朱文公之用老復丁,至 於「不借籧篨,鳧鷖無等雙」之語。臨川、山谷詩,皆采掇 博觀而約取,此難與耳,學者言也。古者保氏教六書, 外史達書名,漢猶有課試舉劾之法,故馬尾之書必 謹,自篆而隸,自隸而槁。鍾、王之後,以意行書。先漢遺 文古事,寖以晻昧,急就雖存,而曹壽、劉芳、豆盧氏、顏 之推《注解》,軼而不傳。昔以是為童蒙之學,今有皓首 未覿者。俗書溢於簡牘,訛音流於諷誦,襲浮踵陋,視 名物度數若弁髦,而大學之基不立。迺因顏注補其 遺闕,擇眾本之善,訂三寫之差,以經史諸子探其原, 以《爾雅》《方言》《本草》辯其物,以《詩傳》《楚辭》葉聲韻,以《說 文》《廣韻正音》詁若閎閣之相混,得於《釋文》揃搣之所 出,取於《莊子》「稽極」之誤。因《說文通釋》而知利親、勝客 之類。因《史記》《漢表》而見。簧當作簂。當作「操」,「壘」當作 「壘。」緣事求是,不敢以臆說參焉。疑者闕之,以俟後之 君子。李斯作《蒼頡篇》,後人附益,末章乃有「漢兼天下」, 此篇「齊國」、「山陽」兩章亦然。略解其義,綴於下方。夫物 有本末,理無大小,循序致精,學之始事也。雖然,耄學 而為童習,其能免翫物愛奇之失乎?
晉王羲之筆勢論略一篇
按羲之自序告汝子敬吾觀汝書性過人仍未閑規矩父不親教自古有之今述筆勢論十篇開汝之性凡諸字勢總立十章章有指歸定其模楷審其舛謬
撮其要,實錄其便宜。或變體處多,罕測其本,轉筆者 眾,莫識其源。懸鍼垂露之法,固難體制;揚波騰氣之 勢,足可迷人。故謂變其所由,堪愈膏肓之疾。今書《樂 毅論》一本,《筆勢論》一篇,貽子藏之,勿播於外。窮研篆 籀,功省而易成;纂習精專,形彰而勢顯。存意學者,兩 月可見其成;天性靈者,百日即知其本。此筆勢可為 家珍。學者祕之,世有名譽。筆削久矣,始克有成。研精 覃思,審諸規矩,存其要略,以為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