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侍中賈逵、尚書令黃香等相說難數事,帝善丕說,罷

朝,特賜冠幘履襪衣一襲。丕因上疏曰:「臣聞說經者, 傳先聖之言,非從己出,不得相讓。相讓則道不明,若 規」矩權衡之不可枉也。

永元十四年,司空徐防以《五經》久遠,聖意難明,宜為 章句,以悟後學,上疏詔從之。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不載。按《徐防傳》,「永元十四年, 拜司空。防以經學久遠,聖意難明,宜為章句,以悟後 學,上疏曰:『臣聞《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明章句,始於 子夏。其後諸家分析,各有異說。漢承嬴秦,經典廢絕, 本文略存,或無章句。收拾缺遺,建立明經,博徵儒術, 開置太學。孔聖既遠,微旨將絕,故立博士十有四家, 設甲乙之科,以勸勉學者,所以示人好惡,改敝就善 者也。伏見太學試博士弟子,皆以意說,不依章句,誠 非詔書實選本意。臣以為博士及甲乙策試,宜從其 家章句,開五十難以試之。解釋多者為上第,引文明 者為高說。若不依先師,義有相伐,皆正以為非。《五經》 各取上第六人,雖所失或久,差可矯革』。」詔書下公卿。 皆從防言。

安帝永初四年詔謁者劉珍及馬融等校定東觀五經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春二月乙亥,詔謁者劉珍及五 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 誤,是正文字。按《劉珍傳》,「永初中為謁者僕射,鄧太 后詔使與校書郎劉騊駼馬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 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

元初六年鄧太后詔徵和帝弟濟北河間王子鄧氏子孫為開邸第教學經書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不載。按《鄧皇后本紀》,元初六 年,太后詔徵和帝弟濟北河間王子男女年五歲以 上四十餘人,又鄧氏近親子孫三十餘人,並為開邸 第,教學書經。乃詔從兄河南尹豹、越騎校尉康等曰: 「吾所以引納群子,置之學官者,實以方今五經衰缺, 不有化導,將遂陵遲。故欲褒崇聖道,以匡失俗也。」

順帝永建四年左雄上言宜崇經術帝從之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不載。按《左雄傳》。「永建四年。雄 上言。宜崇經術。繕修太學。帝從之。」

陽嘉元年七月丙辰以太學新成試明經下第者補弟子左雄奏海內名儒為博士者加其俸祿及謝廉趙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經拜童子郎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陽嘉元年七月丙辰,以太學新 成,試明經下第者,補弟子。增甲乙科,員各十人,除郡 國者儒九十人,補郎、舍人。」按《儒林傳序》,「順帝感翟 酺之言,迺更修黌宇,凡所造構二百四十房,千八百 五十室。試明經下第,補弟子。增甲乙之科,員各十人, 除郡國耆儒,皆補郎、舍人。」按《左雄傳》,「陽嘉元年,雄 奏徵」海內名儒為博士,使公卿子弟為諸生,有志操 者加其俸祿。及汝南謝廉、河南趙建,年始十二,各能 通經,雄並奏拜童子郎。于是負書來學,雲集京師。 陽嘉 年,拜蔡元議郎,講論《五經》異同。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不載。按《儒林蔡元傳》:「元字叔 陵,汝南南頓人也。學通五經,順帝特詔徵拜議郎,講 論五經異同,甚合帝意。」

永和元年詔伏無忌與議郎黃景校定五經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不載。按《伏湛傳》,「無忌亦傳家 學。永和元年,詔無忌與議郎黃景校中書五經諸子 百家藝術。」

質帝本初元年令郡國舉明經先能通經者各令隨家法

按《後漢書質帝本紀》:「本初元年夏四月庚辰,令郡國 舉明經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詣太學。自大將軍至 六百石,皆遣子受業。歲滿課試,以高第五人補郎中, 次五人補太子舍人。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屬、三署 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經者,各令隨家法。」

桓帝建和元年以趙典博學經書徵拜議郎侍講禁內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不載。按《趙典傳》:「典博學經書, 弟子自遠方至。建和初,四府表薦,徵拜議郎,侍講禁 內。」

靈帝熹平四年詔諸儒正五經文字刻石立於太學門外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按《蔡邕傳》,「邕以經籍去 聖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後學,熹平四年,乃 與五官中郎將堂谿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 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奏求正定六經 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冊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 學門外,於是後儒晚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 及」摹寫者,車乘日千餘兩,填塞街陌。

《洛陽記》曰:「太學在洛陽城南開陽門外,講堂長十丈,廣二丈,堂前石經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行《尚書》《周易》《公羊傳》十六碑存,十二碑毀,南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