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記十五碑悉崩壞東行。《論語》三碑二碑毀《禮記》。碑上有「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名。」

按《儒林傳序》:「熹平四年,靈帝迺詔諸儒正定《五經》,刊 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校,樹之學門, 使天下咸取則焉。」

古文謂孔子壁中書。篆書,秦始皇使程邈所作也。隸書亦程邈所獻也。主於徒隸,從簡易也。謝承書曰:「碑立太學門外,瓦屋覆之,四面欄障,開門於南,河南郡設吏卒視之。」楊龍驤《洛陽記》載朱超石與兄書云:「石經文都似碑,高一丈許,廣四尺,駢羅相接。」

熹平五年,令太尉劉寬講經。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不載。按《劉寬傳》,熹平五年,代 許訓為太尉。靈帝頗好學藝,每宴見寬,常令講經。寬 嘗於坐被酒睡伏,帝問:「太尉醉耶?」寬仰對曰:「臣不敢 醉,但任重責大,憂心如醉。」帝重其言。

明帝太和二年六月詔郡國貢士以經學為先

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太和二年六月詔曰:『尊儒貴 學,王教之本也。自頃儒官或非其人,將何以宣明聖 道?其高選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國貢士,以 經學為先』。」

太和四年春二月壬午,詔:「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 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

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太和四年二月壬午,詔曰:世 之質文,隨教而變。兵亂以來,經學廢絕,後生進趨,不 由典謨。豈訓導未洽,將進用者不以德顯乎?其郎吏 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其 浮華不務本者,皆罷退之。」

景初 年詔科郎吏高才解經義者三十人分受四經三禮

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景初中, 帝以高堂隆、蘇林、秦靜等老,恐無能傳業者,乃詔曰: 「今宿生巨儒,並各年高,教訓之道,孰為其繼?其科郎 吏高才解經義者三十人,從光祿勳隆散騎常侍翰 林博士靜分受《四經》《三禮》。」主者具為設課試之法。夏 侯勝昔有言:「士病經術不明。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 俯」拾地芥耳。今學者能究極《經》道。則爵祿榮寵不期 而至。可不勉哉。

少帝甘露二年帝幸辟雍詔群臣修明經典

按《魏志少帝本紀》:甘露二年:「五月辛未,帝幸辟雍,詔 曰:『吾以暗昧,愛好文雅,自今以後,群臣皆當玩習古 義,修明經典,稱朕意焉』。」

少帝   年「以荀顗執經賜爵關內侯。」

按《魏志少帝本紀》,不載。按《晉書荀顗傳》,「顗累遷侍 中,為魏少帝執經,拜騎都尉,賜爵關內侯。」

武帝泰始元年詔取明經儒學為樂安王鑒燕王機師友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樂安王傳》,武帝踐祚,詔 曰:「樂安王鑒、燕王機並已長大,宜得輔導師友,取明 經儒學,有行義節檢,使足嚴憚。」

咸寧五年汲郡人得竹書經傳諸書

按《晉書武帝本紀》,「咸寧五年,汲郡人不準掘魏襄王 冢,得竹簡小篆古書十餘萬言,藏於祕府。」按《束晳 傳》,「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 王冢,得竹書數十車。」其《易經》二篇,與《周易》上下經同。 《易𦅸陰陽卦》二篇,與《周易》略同,《𦅸辭》則異。卦下《易經》 一篇,似《說卦》而異。《公孫段》二篇,公孫段與邵陟論《易》, 《國語》三篇,言晉楚事,名三篇,似《禮記》,又似《爾雅》《論語 師春》一篇,書《左傳》諸卜筮。師春似是造書者姓名也。 本紀稱咸寧五年傳稱太康二年今從本紀

元帝太興四年置周易儀禮公羊博士

按:《晉書元帝本紀》:「太興四年三月,置《周易》《儀禮》《公羊》 博士。」

文帝元嘉 年令何尚之抄撰五經訪舉學士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南齊書》高逸《沈驎士傳》。 「元嘉末。文帝令尚書僕射何尚之抄撰五經。訪舉學 士。縣以驎士應選。」

武帝永明元年國學置諸經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按《陸澄傳》,「永明元年,領 國子博士。時國學置鄭、王《易》、杜服,《春秋》何氏、《公羊》、麋 氏,《穀梁》鄭元、《孝經》。」

武帝天監元年開五館建國學總以五經教授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陳書儒林傳序》云云。 「天監四年春正月癸卯。置五經博士各一人。」

按《梁書武帝本紀》,「天監四年春正月癸卯朔,詔曰,今 九流常選,年未三十,不通一經,不得解褐。若有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