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 轉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夫指事者,在上 為上,在下為下;象形者,日滿月虧,象其形也;形聲者, 以類為形,以配為聲也;會意者,止戈為武,人言為信 也;轉注者,以老壽考也;假借者,數言同字,其聲雖異, 文意一也。自黃帝至三代,其文不改。及秦用篆書,燒 焚先典,而古文絕矣。漢武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古 文《尚書》《春秋》《論語》《孝經》,時人已不復知古文,謂之「蝌 蚪書。」漢世祕藏希得見。魏初傳古文者,出於邯鄲淳, 恆祖敬侯為寫《尚書》,後以示淳,而淳不別。至正始中, 立三字石經,轉失淳法,因蝌蚪之名,遂效其形。太康 元年,汲縣人盜發魏襄王塚,得策書十餘萬言,按敬 侯所書,猶有彷彿古書者數種,其一卷論楚事者最 為上妙,恆竊悅之,故竭愚思以諧其美,愧不足以廁 前賢之作,冀以存古人之象焉。古無別名,謂之《字勢》 云。

梁庾肩吾書品一卷

按羅浮山樵跋右書品庾肩吾所著載漢魏以來能書者肩吾生梁代相去不遠近者同時宜其評論精核如此後唐張懷瓘宋潛溪氏皆有論著不過稍加

損益附以近世者耳。夫古文窮於真草。書法盡於六 朝。取法乎上者。斯亦可以考見矣。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十卷

按彥遠自序彥遠家傳法書名畫自高祖河東公收藏珍祕河東公書跡俊異尤能大書本傳云不因師法而天姿雄勁定州北岳碑為好事所傳曾祖魏國

「公少稟師訓,妙合鍾、張,尺牘尤為合作。大父高平公, 幼學元常,自鎮蒲陝,跡類子敬,及處台司,乃同逸少。 書體三變,為時所稱。金帛散施之外,悉購圖書,古來 名跡,存於篋笥。元和十三年,憲宗累訪珍跡,當時不 敢緘藏,遂皆進獻。長慶初,又於幽州散失。傳家所有, 十無一二。」先君尚書少耽墨妙,備盡楷模。彥遠自幼 至長,習熟知見,竟不能學一字,夙夜自責,然而收藏 鑒識,有一日之長。因採掇自古論書凡百篇,勒為十 卷,名曰《法書要錄》,又別撰《歷代名畫記》十卷。有好事 者得余二書,書畫之事畢矣,豈敢言具美哉!

韋續五十六種書法一卷

按續自序自三皇已前結繩為政至太昊文字生焉所以依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以代結繩之政也故字有六文一曰象

「形,日、月是也;二曰指事,上、下是也;三曰諧聲,江、河是 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考、《老》是也;六曰假 借,令、長是也。」又云:「字有五易,蒼頡變古文,史籀製大 篆,李斯製小篆,程邈隸書,漢代作《艸》是也。其八體者, 更加刻符摹印、蟲書署書、殳書傳信是也。并大小篆 為八。」後漢東陽公徐安于搜諸史籍,得十二時書,皆 象神形,又加三十三體,共定五十六種書,列於後。

韋續九品書一卷

按續自序上古創意製字務在形質自夏禹之後乃精妙間生體操屢移實難具美今繼真約古品藻錄其長分為三等皆旁通上中下總一百九人列之於

後。

宋朱熹小學集註六卷

按熹題辭元亨利貞天道之常仁義禮智人性之綱凡此厥初無有不善藹然四端隨感而見愛親敬兄忠君弟長是曰秉彝有順無彊惟聖性者浩浩其天

「不加毫末,萬善足焉。眾人蚩蚩,物欲交蔽,乃頹其綱, 安此暴棄,惟聖斯惻,建學立師,以培其根,以達其支。 小學之方,灑掃應對,入孝出恭,動罔或悖,行有餘力, 誦詩讀書,歌詠舞蹈,思罔或逾,窮理修身,斯學之大, 明命赫然,罔有內外,德崇業廣,乃復其初,昔非不足, 今豈有餘,世遠人亡,經殘教弛,蒙養弗端,長益浮靡」, 鄉無善俗,世乏良材。利欲紛拏,異言喧豗。幸茲秉彝, 極天罔墜。爰輯舊聞,庶覺來裔。嗟嗟小子,敬受此書。 匪我言耄,惟聖之謨。

王應麟小學紺珠十卷

按應麟自序古者蒙養豫教罔不在初六年教之數與方名八歲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九年教之數目十年請肄簡諒循循有序由是有名數之學陶靖節

所以錄聖賢群輔也。君子恥一物不知之譏,五穀不 分,七穆之對,以為洽聞,束帛之誤,謂之寡學,其可不 素習乎?乃采掇載籍,擬錦帶書,始於三才,終於萬物, 經以歷代,緯以庶事,分別部名,用訓童幼。夫小學者, 大學之基也。見末知本,因略致詳,誦數以貫之,倫類 以通之,博不雜,約不陋,可謂善也已。

黃伯思東觀餘論二卷

按伯思自序淳化中內府既博訪古遺蹟時翰林侍書王著受詔緒正諸帖著雖號工草隸然初不深書學又昧古今故祕閣法帖十㢧中璠珉雜糅論次乖

譌,世多耳觀,遂久莫辯。故禮部郎米芾元章筆翰妙 薦紳間,在淮南幕府日,嘗跋㢧尾作數百語,頗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