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54

此页尚未校对

策通二,為中第,與出身下第罷歸。《論語》《孝經》《孟子》兼 為一經。」

按《舊唐書禮儀志》:寶應二年六月,敕令州縣每歲察 秀才、孝廉,取鄉閭有孝悌廉恥之行薦焉。委有司以 禮待之,試其所通之學。五經之內,精通一經,兼能對 策,達於理體者,並量行業授官。其明經、進士並停。國 子學道舉亦宜準此。因楊綰之請也。有司奏曰:「竊以 今年舉人等,或舊業既成,理難速改;或遠州所送,身 已在途,事須收獎。其今秋舉人中,有情願舊業舉試 者,亦聽。明年已後,一依新敕。」《後綰議》竟不行。

代宗永泰二年詔令方面子弟負經來學宜集京師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代宗本紀永泰

二年春正月乙酉,制曰:「其諸道節度、觀察、都防禦等 使,朕之腹心,久鎮方面,眷其子弟,為奉義方,修德立 身,是資藝業。干戈之後,學校尚微,僻居遠方,無所咨 稟,負經來學,宜集京師。其宰相、朝官、六軍諸將子弟, 欲得習學,可並補國子學生。其中身雖有官,欲附學 讀書者,亦聽。其學官,委中書門下選行業堪為師範 者充。其學生員數。所習《經業》,供承糧料。增修學館,委 本司條奏以聞。」

大曆八年歸崇敬請以大經中經小經各置博士一員國子太學四門三館各立五經博士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歸崇敬傳》:「大曆八年,崇 敬建議曰:近世明經,不課其義,先取帖經,顓門廢業, 傳授義絕。請以《禮記》《左氏春秋》為大經,《周官》《儀禮》《毛 詩》為中經,《尚書》《周易》為小經,各置博士一員。《公羊》《穀 梁春秋》共準一中經,通置博士一員。博士兼通《孝經》 《論語》,依章疏講解。德行純潔、文詞雅正、形容莊重,可 為師表者,委四品以上各舉所知,在外給傳,七十者 安車蒲輪敦遣。國子、太學、四門三館,各立五經博士, 品秩、生徒有差。」禮部考試法:「請罷帖經,於所習經問 大義二十而得十八,《論語》《孝經》十得八為通;策三道, 以本經對,通二為及第。其孝行聞鄉里者,舉解具言。 試日義闕一二,許兼收焉。」天下鄉貢如「之,習業考試, 並以《明經》為名,得第授官,與進士同。」詔尚書省集百 官議。

大曆十年,詔司業張參等纂成《五經》文字。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大曆十年司業張 參纂成《五經文字》,以類相從。」

按劉禹錫《國學新修五經壁記》:「初,大曆中,名儒張參 為司業,始詳定《五經》書於論堂東西廂之壁,辨魯魚 之音,考古今之文,積六十載,汙剝不鮮。」

大曆十一年,張參上「《五經文字》五卷。」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中興書目》,五經文字,大 曆十一年司業張參撰。序曰:「詔委儒官勘校經本,乃 本孝廉王顏傳經,收拾疑文,互體,受法師儒。取《說文》 《字林》、蔡邕《石經》、陸德明《釋文》為定例,凡一百六十部, 非經典文義所在,皆不集錄。」

德宗建中元年改博士為文學掌以五經授諸生十月濠州刺史張鎰上五經微旨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百官志》,「文學一人,從八 品上,掌以五經授諸生,縣則州補,州則授于吏部,然 無職事,衣冠恥之。」

武德初,置經學博士、助教、學生。德宗即位,改博士曰「文學。」

按《藝文志》,「張鎰《五經微旨》十四卷。」

按《會要》:「建中元年十月,濠州刺史張鎰。撰《五經微旨》 十四卷,《孟子音義》三卷,上之。」

貞元二年祕書監劉大真校九經於祕書省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會要》,貞元二年七月,「祕 書監劉大真上言,請擇儒者詳校九經於祕書省,令 所司陳設及供食物,宰臣錄其課效,從之。」

憲宗元和二年詔禮部舉人試墨義十條五經通五明經通六即放進士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 二年十二月「壬申,禮部舉人罷試口義,試墨義十條, 五經通五,明經通六,即放進士。」

元和十四年,鄭餘慶奏修《國學壁經》,詔賜千萬,令齊 皞、韋公肅等修成。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按《會要》,元和十四年。祭酒 鄭餘慶奏修壁經。

按劉禹錫《國學新修五經壁記》:「初,大曆中,名儒張參 為司業,始詳定《五經》書於論堂東西廂之壁,辨魯魚 之音,考古今之文,積六十載,汙剝不鮮。今天子尚文 章,尊典籍,成均以治學上言,遽賜千萬祭酒皞。」博 士公肅。《再新壁書》,懲前土塗,不克以壽,乃析土木, 負墉而比之。制如板牘,平如粉澤。申命國子能通書 法者繕寫。筆削既成,讎校既精。白黑彬斑,瞭然飛動。 以蒙來求,煥若星辰。以敬來趨,肅如神明。以疑來質, 決若蓍蔡。

穆宗長慶二年四月韋處厚路隨進所撰六經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