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賜太宗御書及《九經》書疏、三史藏於廟,令本州選儒 生講說。」按經史之賜本紀作元年列傳作二年或者賜於十一月而遣使賫到則在次年三月耳

故并列之

大中祥符三年七月,詔「南宮、北宅諸子十歲以上,並 受經學。」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三年七月丙申,詔南宮 北宅大將軍以下,各勤講肄,諸子十歲以上,並受經 學,勿令廢惰。」

大中祥符五年正月,轉運使滕陟進黃敏《九經餘義》, 命以敏為助教。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真宗實錄》,祥符五年正 月癸未,以淮安軍鹿鳴山人黃敏為本軍助教。敏明 經術,嘗著《九經餘義》四百九十三篇,轉運使滕陟以 其書上進,帝命學士晁迥等看詳,迥等言所著撰可 採,故特有是命。

大中祥符六年十一月,賜御史臺《九經》。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六年十一月「癸丑,賜御 史臺《九經》諸史。」

大中祥符七年六月,始讀十一經,各賦詩三章。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大中祥符七年六 月庚辰,上作《周易》詩三章,賜群臣和。至是遍詠經史, 百僚並賦。七月辛亥,作《尚書》詩三章。八月庚午,作《春 秋》詩三章。九月甲申,作《毛詩》詩三章。庚戌,作《周禮》詩 三章.。十月甲戌,作《儀禮》詩三章。十二月庚辰,作《公羊》 詩三章。」八年正月丁未,作《穀梁》詩三章,閏六月癸巳, 作《孝經》詩三章,賜群臣和。其讀十一經也。起七年六 月庚辰,成於八年閏六月癸巳。

天禧元年賜宗正寺經書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天禧元年二月。賜 宗正寺經史。以備修玉牒。

天禧五年,令國子監重刻《經》書印板。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天禧五年五月辛 丑。令國子監重刻經書印板。以歲久刓損也。

仁宗天聖元年孫奭上經典徽言五十篇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天聖初。孫奭掇五 經切治道者。為五十篇。號《經典徽言》。上之。

天聖四年,舉「內外官及諸科通經術者。」

按,《宋史仁宗本紀》:天聖四年七月「壬申,詔諸路轉運 使舉所部官通經術者。九月乙卯,詔孫奭、馮元舉京 朝官通經術者。庚申,詔禮部貢院,諸科通三經者薦 擢之。」

天聖七年,賜青州州學《九經》。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天聖七年二月癸 亥。賜青州州學「九經。」

天聖八年九月,重刻《二經釋文》。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天聖八年九月十 二日《重刊詩書釋文》。

明道元年賜壽州州學九經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明道元年七月甲 戌。賜壽州州學「九經。」

明道二年,賜大名府學《九經》。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明道二年五月庚 寅。賜大名府學九經。」

景祐二年張觀等上所編經庫書四月賜楚州學九經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景祐初,命翰林學 士張觀、知制誥李淑、宋郊編四庫書判,館閣官覆視 錄校。二年,上經史八千四百二十五卷。四月戊辰,賜 楚州學《九經》。」

康定二年詔以賈昌朝所進群經音辨刊行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群經音辨書目》七 卷,《國史志》同,或云十卷,天章閣侍講賈昌朝撰進。凡 五門:一辨字同音異,二辨字音清濁,三辨彼此異音, 四辨字音疑混,五辨字訓得失。康定二年詔刊行。晁 氏《志》云:賈昌朝《群經音辨》七卷,先是大臣稽古,不過 秦漢,引經議政,蓋自昌朝始。此書以古今多通借音 詁,乃辨正之,凡五門。一作寶元二年十一月三日令崇文院雕印頒行

慶曆五年詔勵諸宗子授經務學

按《宋史仁宗本紀》:「慶曆五年三月己未,詔大宗正勵 諸宗子授經務學。」

皇祐元年詔宗子克繼與朝士分隸石經召試宗子叔韶賜以九經九月所鐫石室十三經工畢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宗室魏悼王廷美傳》:克 繼善楷書,尤工篆隸,宗室薦之,仁宗親臨試,及令臨 蔡邕古文法,寫《論語》《詩》《書》,復詔與朝士分隸石經。叔 韶,字君和,皇祐初,進所為文,召試學士院中等,賜進 士及第。仁宗曰:「宗子好學者頗多,爾以文章第進士, 前此蓋未有也。」既退,又出九經賜之。

按《玉海石室十三經》,孟蜀所鐫,故《周易後書》,「廣政十 四年歲次辛亥五月二十日,惟《三傳》至皇祐初方畢。」 故《公羊傳後書》,「大宋皇祐元年歲次己丑九月辛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