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60

此页尚未校对

朔十五日乙巳工畢。」《周易》孫逢吉書,《尚書》周德正書, 《毛詩》張紹文書,《周禮》孫羽吉書,《儀禮》張紹文書,《禮記》 張紹文書,《春秋經傳》不題書人,《論語爾雅》張德昭書, 皇祐四年楊安國等上《五經精義》。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皇祐初。詔楊安國 等以《五經正義節解》為書。令先撰序及名。」安國等請 名曰《五經義宗精義樞要》。詔以《五經精義》為名。十二 月己亥。御延和殿。安國等上《五經精義序》進。讀畢賜 茶而退。辛丑。降付邇英閣。四年六月壬寅。延和殿侍 講學士上《五經精義》《周易節解》二十卷。十一月甲寅。 御邇英閣侍講,上《尚書節解》三十卷。五年四月癸卯, 上《禮記節解》九十卷。十月甲寅,上《春秋節解》八十卷。 皇祐五年,命丁度上《禮記節解》。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皇祐五年四月癸 卯。上《禮記節解》九十卷。十月甲寅。上《春秋節解》八十 卷。仁宗又命侍讀丁度等纂修《五經精義》《周易節解》。 度等言:「《詩》《書》凶服及《春秋》亂賊。皆舊所不講。今去留 係上旨。」上曰:「先王吉凶之制。百代所遵。不可以俗忌 而簡去。《春秋》喪亂之事。皆有善惡鑒戒。人主所宜知 也。」亦當存之。又曰:「先儒於經籍有一字之誤者。朕未 嘗有所改易。以正經之義而刪去邪。」

至和元年三月判國子監王洙言刊立石經乞促近限畢工八月命宗子克繼書石經以上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仁宗命國子監取 《易》《詩》《書》《周禮》《禮記》《春秋孝經》,為篆隸二體,刻石於兩 楹。至和二年三月五日,判國子監王洙言:「國子監刊 立石經,至今一十五年止,《孝經》刊畢,《尚書》《論語》見書 鐫未就,乞促近限畢工,餘經權罷。」從之。八月十六日, 命皇姪右屯衛大將軍克繼書國子監石經。以上

嘉祐三年五月以楊南仲石經有勞賜出身十二月以楊繪獻所撰三經十卷命為集賢校理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嘉祐三年五月十 五日。王洙薦大理丞楊南仲石經有勞,賜出身。楊繪 獻《書意詩旨》《春秋辨要》十卷。十二月二十六日命為 集賢校理。

嘉祐六年,以章友直篆《石經》畢,賜銀絹,以張次立同 篆《石經》,與堂除。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嘉祐六年二月一 日乙卯朔,國子監言「草澤章友直篆石經畢。詔補試 將作監主簿。友直不願仕,五月,以同篆石經殿中丞 張次立與堂除。六月庚申,賜友直銀絹。」

嘉祐七年四月,詔賜夏國主《九經》。

按《宋史仁宗本紀》,嘉祐七年四月己丑,夏國主諒祚 進馬,求賜書,詔賜《九經》,還其馬。 按《夏國傳》:嘉祐六 年上書「自言慕中國衣冠,明年獻方物,且進馬五十 匹,求《九經》等書,詔賜《九經》,還所獻馬。」

嘉祐八年五月,神宗受《經》於東宮。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神宗本紀》。嘉祐八年。英 宗即位。授安州觀察使。封安國公。是年五月壬戌。受 經於東宮。

英宗治平三年五月賜駙馬王師約九經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 按《王審琦傳》:「克臣子師約, 字君授,英宗欲求儒生為主壻,命宰相召克臣諭旨, 令師約持所為文至第。明日遂賜對,選為駙馬都尉, 尚徐國公主,面賜玉帶,又賜九經筆硯,勉之進學。」 按《玉海》,「治平三年五月十九日,王師約選尚公主,又 出經籍及紙筆墨硯賜之。」

治平四年十月,初御邇英閣,召侍臣講經。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 按《神宗本紀》,治平四年十 月己酉,「初御邇英閣,召侍臣講經史。」

神宗熙寧四年罷詩賦諸科以經義論策試進士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四年二月丁己,罷詩賦及明 經諸科,以經義論策試進士。」

熙寧六年。置經局。命王安石提舉。復試明經諸科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六年三月庚戌。親策進士。置 經局。命王安石提舉。復試明經諸科。

熙寧八年,頒王安石《三經新義》於學官。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八年六月己酉,頒王安石《三 經新義》於學官。 按《王安石傳》:「『初安石訓釋《詩》《書》《周 禮》,既成,頒之學官,天下號曰新義。晚居金陵,又作《字 說》,多穿鑿傅會,其流入於佛老,一時學者無敢不傳 習,主司純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說,先儒傳註一 切廢不用,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 爛』。《朝報》。」

元豐元年詔除九經餘書不得出界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元年四月,詔除《九經》外,餘書 不得出界。」

元豐二年,詔以「經義、論試宗室。」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二年正月丁亥,詔以經義論 試宗室。」

元豐七年。賜朱天錫五經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