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呈助教,俟博士既定,始錄附課簿,以憑考校。

英宗至治 年以阿鄰帖木兒侍左右翻譯諸經

按《元史英宗本紀》,不載。 按《阿鄰帖木兒傳》:「善國書, 多聞識,歷事累朝,由翰林待制累遷學士承旨。英宗 時,以舊學,日侍左右,陳說祖宗以來及古先哲王嘉 言善行,翻譯諸經,紀錄故實,總治諸王、駙馬、番國朝 會之事。」

太祖洪武三年四月詔開科取士試五經四書義及經史時務策等

按《明朝開天紀》:「洪武三年四月己亥,詔曰:『朕聞成周 之制,取材於貢士,故賢者在職,而其民有士君子之 行。是以風俗淳美,國易為治,而教化彰顯。漢唐及宋, 科舉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貴詞章之學,而不求六藝 之全。至於前元,依古設科,待士甚優,而權豪勢要之 官,每納奔競之人,辛勤歲月,輒竊士祿,所得資品,或 居舉人之上。懷材抱德之賢,恥於並進,甘隱山林,風 俗弊壞。今朕統一華夷,期與斯民共享昇平之治。所 慮官非其人,有傷吾民,願得君子用之。自洪武三年 八月為始,特設科舉,以取懷材抱德之士,務在經明 行修,博古通今,文質得中,名實相稱。其中選者,朕將 親策於廷,觀其學識,品其高下,而任之以官,果有材 學出眾者,待以選擢。使中外文武皆由科舉而選,非 科舉毋得與官。敢有游食奔競之徒,坐以重罪,以稱 朕責實求賢之意』。」鄉試、會試,第一場試《五經》義,各試 本經一道,《易》主程朱氏註《古注疏》,《書蔡氏傳古注疏》, 《詩朱氏傳古注疏》,《春秋左氏》《公羊》《穀梁》胡氏張洽傳 《禮記古註疏》,《四書義》一道;第二場,試禮、樂、論、誥、表、箋; 第三場,試經史時務策一道。第三場畢後十日面試, 騎觀其馳驟便捷,射觀其中數多寡,書觀其筆畫端 楷,律觀其講解詳審。殿試時務策一道出身:第一甲 第一名,從六品;第二、第三名正七品,賜進士及第;第 二甲正七品,賜進士出身;第三甲正八品,賜同進士 出身。「高麗、安南、占城等國,如有經明行修之士,各就 本國鄉試,貢赴京師會試仕宦己入流品,及曾於前 元登科仕宦并有過罷閑人吏娼優之人,並不得應 試。科舉取士務全材,但恐開設之初,騎射書算未能 遍習,今科且免試三年,後須全備方許中選。於戲!設 科取士,期必得於全材,任官惟能,庶可成於治道。」 按《明朝紀事本末》:「己亥,詔設科取士,定科舉格,初場 各經義一道,四書義一道,二場論一道,詔誥表箋;內 科一道,三場策一道。中式者後十日,以騎射、書、算、律 五事試之。詔曰:成周之際,取才於貢士,賢者在職,民 有士君子之風。漢、唐、宋科舉,但貴詞章,不求德藝。前 元設科取士,權家勢要,結納奔競,賢者恥與並進,甘 隱山林。自今八月為始,特設科舉,務在經明行修,博 古通今。其中選者,朕將親策於廷,觀其學識,第其高 下而任之,非由科舉者,毋得為官。許高麗、安南、占城 諸國以鄉貢赴試於京師。」

洪武六年,徵趙俶至,論經史,請以《正定十三經》頒示 天下。

按《明外史趙俶傳》:「洪武六年,徵至論經史,貫串古今, 除國子博士。帝御奉天殿,召俶等曰:『經學必宗孔子, 毋以儀秦縱橫』。俶請以正定《十三經》頒示天下,屏《戰 國策》及陰陽讖卜諸書,勿列學官。」

洪武十四年,賜楚昭王楨《經書》。

按《明外史楚昭王楨傳》:「楨,太祖第六子,十四年就藩 武昌,帝賜楨經史。」

洪武二十三年,以劉三吾授「《晉世子》經。」

按《明外史劉三吾傳》:「洪武二十三年,授晉世子經,吏 部劾其怠職,降國子博士。」

成祖永樂元年侍讀學士解縉金幼孜等時進講經書

按《明外史解縉傳》:「成祖入京師,擢侍讀,命與黃淮、楊 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並直文淵閣,尋進侍讀 學士。已而胡儼出為祭酒。縉等六人時進講經史,從 容獻納,帝嘗虛己聽之。」 按《金幼孜傳》:「成祖即位,改 翰林院檢討,與解縉等同直文淵閣,遷侍講。時翰林 坊局臣講書,東宮皆先具經義,閣臣閱正呈,帝覽,乃 進」講解縉《書》、楊士奇《易》、胡廣《詩》、幼孜《春秋》,因進《春秋 要旨》三卷。

永樂十二年十一月,詔「纂修《五經四書大全》。」

按《明肇運紀》,永樂十二年十一月甲寅,上諭行在翰 林院學士胡廣、侍講楊榮、金幼孜曰:「《五經》《四書》皆聖 賢精義要道,其傳注之外,諸儒議論有發明餘蘊者, 爾等采其切當之言,增附於其下。周、程、張、朱諸君子 性理之言,如《太極通書》《西銘》《正蒙》之類,皆經之羽翼。 然各自為書,未有統會,爾等亦別類聚成編,二書務」 極精備,庶幾以垂後世。命廣等總其事,仍命舉朝臣 及在外教官有文學者同纂修,開館東華門外。 永樂十三年九月,《五經四書大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