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79

此頁尚未校對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十五卷目錄

 經學部彙考五

  漢書藝文志

  隋書經籍志論語類 六藝總序

  唐書藝文志經解

  宋史藝文志經解

  宋鄭樵通志經解

  馬端臨文獻通考經解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經解

  焦竑經籍志經解

  陳氏續書目經解

經籍典第三百十五卷

經學部彙考五

《漢書》

《藝文志》按漢志無經總類今只載此序

凡六藝一百三家三千一百二十三篇

《入三家》,一百五十九篇。《出重》十一篇。

六藝之文,《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 《禮》以明體,明者著見,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也; 《春秋》以斷事,信之符也。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 而《易》為之原。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蘇林曰:「不能見《易》意,則乾坤近於滅息也,

言與天地為終始也。至於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 更用事焉。」

師古曰:「更互也。」

古之學者耕且養,三年而通一藝,存其大體,玩經文 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經》立也。後世 經傳既已乖離,博學者又不思多聞闕疑之義,而務 碎義逃難,便辭巧說,破壞形體。

師古曰:「苟為僻碎之義以避它人之攻難者,故為便辭巧說以析破文字之形體也。」

說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

師古曰:「言其煩妄也。」桓譚《新論》云:「秦近君能說《堯典》篇目兩字之說,至十餘萬言,但說曰若稽古,三萬言。」

後進彌以馳逐,故「幼童而守一藝,白首而後能言,安 其所習,毀所不見。」

師古曰:「己所常習則保安之,未嘗所見者,則妄毀誹。」

「終以自蔽。」此學者之大患也。序六藝為九種。

《隋書經籍志》

《論語類》按隋志附論語類今探入經學部

《五經音》十卷。徐邈撰。

《五經正名》十二卷。劉炫撰。

《白虎通》六卷。

《五經異義》十卷。後漢太尉祭酒許慎撰。

《五經然否論》五卷。晉散騎常侍譙周撰。

《五經鉤沈》十卷。晉高涼太守楊方撰。

《五經大義》三卷。戴逵撰。梁有《通五經》五卷,王氏撰; 《五經咨疑》八卷,周揚撰;《五經異同評》一卷,賀瑒撰;《五 經祕表要》三卷。亡。

《五經大義》十卷。後周縣伯中大夫樊文深撰 《經典大義》十二卷。《沈文阿》撰。

《五經大義》五卷。何妥撰。

《五經通義》八卷。梁九卷。

《五經義》六卷。梁七卷梁又有《五經義略》一卷,亡 《五經要義》五卷。《梁》十七卷雷氏撰。

《五經析疑》二十八卷。邯鄲綽撰。

《五經宗略》二十三卷。元延明撰。

《五經雜義》六卷。孫暢之撰。

《長春義記》一百卷。梁簡文帝撰。

《大義》九卷。

《遊元桂林》九卷。《張機》撰。

《六經通數》十卷。梁舍人鮑泉撰。

《七經義綱》二十九卷。樊文深撰。

《七經論》三卷。樊文深撰。

《質疑》五卷。樊文深撰。

《經典元儒大義序錄》二卷。《沈文阿》撰。

《元義問答》二卷。

《六藝論》一卷。鄭元撰。

《聖證論》十二卷。王肅撰。

《鄭志》十一卷。魏侍中鄭《小同》撰。

《鄭記》六卷。《鄭元弟子》撰。

《諡法》三卷。劉熙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