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取以喻之。又按《說文》「蒼頡製易。字象蜥蜴,善變。」 則知古人托之以喻其變不疑也。或言日月為易。按易字無從日月之說,而伏羲畫卦時,但云八卦重卦之後。以其變化無盡。故有變易之名。不可以日月為惑也。

章懋曰:「《易》不為小人謀,特不為之謀,為小人之事爾。小人而欲為君子,《易》固未始不為之謀也。」 丘濬曰:「《易》之為《易》,有理有數。言理者宗程子,言數者宗邵子。明理者雖不知數,自能避凶而從吉。學數者倘不明理,必至舍人而言天,且將流為技術。」 邵寶曰:「周之《易》,為筮而設也。故仲尼論聖人之道四,而占後焉。後之者」 ,歸重之也 。又曰:「有《周易》,故《羲易》有先天之名。有羲《易》,故《周易》有後天之名。」 此後世學《易》者之議,非易之本義也。

蔡清曰:「《易》自《彖》《象》《文言》傳亡,今《易》有《彖》、曰《象》、曰《文言》、曰字,後之讀者不知為後之所加,此今《易》之所以失,而古《易》之不可不復也。」

楊時喬曰:「《重卦》始于伏羲,《彖辭》出于文王,《爻辭》出于周公。《周易》名經始于周。分上、下經為二篇。《彖》《象》四傳、十翼,各自為篇。取《彖》《象傳》作注解,經文附經文下。自費直始,而定于劉向成于鄭康成。取《文言》乾坤二卦附于《乾坤》《彖傳》後,始于王弼,以《繫辭》附于《象傳》後。改《說卦》上中作《繫辭》,加『傳』字,以《文言》十八條附《繫辭傳》」 ,削去《彖》《象傳》《文言》之名,成于韓康伯。至宋晁以道疑分二經為非,吳伯泰以分二經為是,朱子《本義》從之。吳澂分四傳,以《繫辭》為《大象》,以《爻辭》為《小象》,合為《象傳》,亦皆未安。

錢一本曰:「《周易》漢費直本,畫一全卦,繫以《彖辭》,再畫本卦,繫以爻辭,又畫覆卦,繫以用九、用六之辭,後以一傳字加《彖傳》之首。鄭康成本費本六爻之畫,因省『用九』」 、「『用六覆卦之畫,移上下體于卦畫之下,又移初九至用九爻位之文,加之爻辭之上,又合《彖傳》《象傳》于《經》,于《彖傳》加『彖曰』字,于《象傳》加《文言》曰』字,以孔子」 贊爻之辭,本以釋經,乃各附當爻,每爻加象「曰」 字,歷代因之,是為今《易》。《漢藝文志》云:《易經》十二篇,呂大防定為《經》二卷,《傳》十卷。晁說之釐為八卷,呂祖謙復定為十三卷,一以古為斷,是為古《易》。嗚呼!《易》本羲畫,雖無文辭,八卦相錯,剛柔雜居之中,郁郁乎為天下之至文,乃宇宙間開闢第一文字,是謂之古。爾若《文、周》、孔子之辭,凡皆以明羲畫之象,合于一處匪今,釐于二處匪古,詎在辭之離合間耶?

郝敬曰:「《春秋傳》,韓宣子適魯,觀書于太史,見《易象》,曰:『吾乃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然則《易象》繫自周公久矣。孔穎達作《正義》辨之甚詳。而班固云:『《易》更三聖,世歷三古。說者以伏羲、文王、孔子為三聖,周公不與焉』。」 嘗觀孟子序堯、舜以來聞知止稱文王,亦不及周公。蓋二聖父子同世,言父則不復及子,言三古則不復列四聖,立言應爾,豈謂周公不與于斯文乎?說者因《大傳》云作《易》者有憂患,當文王與紂之事,其辭危,因謂危辭多在爻,爻辭亦文王作,非也。文王序《易》,逐卦繫彖,周公承考,逐卦繫象,《易》始大備。公嘗自言「文王我師」 ,孔子亦謂「文王無憂,父作子述」 ,即此類也。今檢爻辭,如《隨》云「王用享于西山」 ,《升》云「王用享于岐山」 ,指文王岐周也。《明夷》云「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 ,指武王誅紂也。「箕子」 之「明夷」 ,指箕子為奴也。《小畜》《履》《隨》《蠱》皆隱用文、武為象。《泰》之六五、《歸妹》之六五,引商王帝乙,是文王所親臣事者也,豈以繫爻?凡此皆足以徵爻辭之非出自文王甚明也。蓋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商,晚遭流言憂患,與《文考》同,故摹寫往事,真切如此。凡周公之辭,孰非文王之辭?惟彖作自文王,故夫子為文王作,《彖傳》,為乾坤二卦作文王,其《象傳》則為周公作,又甚明也。聖人修辭立誠,言不盡意。伏羲畫卦,無辭以俟文王;文王繫彖,無爻以俟周公。周公繫象,無傳以俟孔子。三聖皆以未盡之意,逓相傳述。若使文「王繫《彖》,又繫《爻》,則周公作《象》,亦宜作《翼》;孔子成《春秋》修經,亦宜修《傳》。如後世自為綱,自為目,識者譏之矣 。」 又曰:「孔子神明天縱,讀《易》韋編三絕而作《十翼》,羲聖卦位爻畫未明而作《說卦》,文王演《易》,次第未明而作《序卦》,彖辭未明而作《彖傳》,周公爻象未明而作《象傳》,恐作者泥于爻,又約其旨而作《大象》」 ,慮學者局于《序》,又錯其序而作《雜卦》,無所不用其極,而世儒猶謂孔子有未盡之《易》以待夫陳摶、魏伯陽、邵堯夫《先天》《後天》《方圓》等圖出,而後羲《易》見。吁,亦愚且悖矣 。又曰:「卦八而已,無所謂六十四」 也。六十四者,八之錯耳。經第言八卦,未嘗言六十四。《周禮》「太十八為經,六十四為別」 ,即經之別耳。邵堯夫《橫圖》相生,是《經》與《別》混無分也。既以序生,如榦有枝,枝有葉,則不應言八卦相錯。既序矣,焉用錯?「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 ,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