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1 (1700-1725).djvu/39

此页尚未校对

朱倬曰:「《魯詩》起於申公,而盛於韋賢;《齊詩》始於轅固生,而盛於匡衡;《韓詩》始於韓嬰,而盛於王吉。」 按《魯詩》源於浮丘伯,《齊詩》源於轅固生。然如定之、方中注,「仲梁子曰,初立楚宮也。」 《正義》:《鄭志》:「『張逸問:仲梁子何時人』?答曰,先師魯人,當六國時,在毛公前。」 又「維天之命」 注,「孟仲子曰:大哉天命之無極,而美周之禮也。」 趙岐云:孟仲子,孟子之從昆弟,從學於《孟子》者。則魯之說《詩》者,不始於浮丘伯也。《絲衣序》:高子曰:「靈星之尸也。」 趙岐注孟子以為齊人,則齊之說《詩》者,不始於轅固生也。

《申公培》魯故。《漢志》二十五卷。

《漢書》:「漢興,魯申公為詩訓故。」

《詩說偽本》一卷。《魯說》。《漢志》二十八卷。

按:申公魯故,至晉已亡。今所存《詩說》及子貢《詩傳》,皆出於鄞人豐坊偽撰,世遂惑之,爭為鏤版。

《魯說》。《漢志》二十卷。

《齊詩傳》。《漢志》三十九卷。

《漢紀》:「齊人轅固生為景帝博士,作《詩外內傳》。」

后蒼齊故。《漢志》二十卷。

陸德明曰:「齊人轅固生作《詩傳》,號《齊詩》,傳夏侯始昌授后蒼,蒼授翼奉及葉望之、匡衡,衡授師丹及伏理、滿昌,昌授張邯及皮容,皆至大官,徒眾尤盛。」 後漢陳元方亦傳《齊詩》。

孫氏。失名齊故。《漢志》二十七卷。《齊詩傳》。《漢志》二 十八卷。《齊雜記》:《漢志》十八卷。

鄭樵曰:「后孫之傳,其亡已久,今存其名,使學者知傳注之門戶也。」

韓嬰,韓故。《漢志》三十六卷。《新唐志》「《韓詩》。卜商《序》,韓 嬰注二十二卷。」《詩內傳》:《漢志》四卷。《詩外傳》。 《漢志》六卷《隋志》十卷。《韓詩說》:《漢志》四十一卷。

《漢書》:「嬰推詩人之意而作內外傳數萬言。」

歐陽修曰:「韓嬰之書,至唐猶在,今其存者十篇而已。《漢志》:嬰書五十篇,今但存其《外傳》,非嬰傳《詩》之詳者,而其遺說時見於他書,與毛之義遂絕,而人亦不信。去聖既遠,誦習各殊,至於考《風》《雅》之正變,以知王政之興衰,其善惡美刺,不可不察焉。」 按《韓詩》惟《外傳》僅存,若《白虎通》所引曰:「太子生,以桑弧蓬矢六射上下四方。」 又曰:「師臣者帝交友,受臣者王,臣臣者霸,魯臣者亡。」 又曰:「諸侯世子三年喪畢,上受爵命於天子,乃歸即位。」 又曰:「孔子為魯司寇,先誅少正卯。」 《風俗通》所引舜漁雷澤。《三禮義宗》所引曰:「天子奉玉升柴。」 《周禮注》所引曰:「珮玉上有蔥衡,下有雙璜。」 《大戴禮注》所引「鶬鴿胎生,孔子渡江見而異之。」 《禮記注》所引鸞在衡,和在軾。《初學記》所引曰:「夫飲之禮,不脫屨而即序者,謂之禮;跣而上坐者,謂之宴;能飲者飲之,不能飲者已,謂之醧;齊顏色,均眾寡,謂之沉;閉門不出者,謂之湎。故君子可以宴,可以醧,不可以沉,不可以湎。」 杜佑《通典》所引曰:「禘取毀廟之主,皆升合食於太祖;祫則群廟之主悉升於太」 祖廟。凡此皆《內傳》之文也。

毛亨《詩故訓傳》。《漢志》「三十六卷,《釋文序錄》二十卷。」

鄭康成曰:「魯人毛公為《詁訓》,傳河間獻王獻之。」 徐整曰:「子夏授《詩》於高行子,高行子授薛蒼子,薛蒼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間大毛公,為《詩故訓》傳於家,以授趙人小毛公。」

陸德明曰:「子夏授曾申,曾申授李克,李克授孟仲子,孟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孫卿,卿傳毛亨,亨傳毛萇。」

魏了翁曰:「大毛公學於荀卿。」

按《大毛公詩故訓傳》二十卷,《崇文總目》載之,則宋初猶存也。

毛萇《詩傳》。《漢志》二十九卷。《唐志》十卷。

《漢書》:「毛公之學,自謂子夏所傳,而河間獻王好之。」

又曰:毛公,趙人,治《詩》,為河間獻王博士,授貫長。

卿長卿授解延年,延年授徐敖,言《毛詩》者本之敖。陸德明曰:「敖授九江陳俠,《俠傳》謝曼卿。」

《孔穎達》曰:「申公騰芳於鄢郢,毛氏光價於河間,貫長卿傳之於前,鄭康成箋之於後。」

呂叔玉《詩說》:

按:呂氏於《詩》,不知主何家之說,杜子春注《周官》引之,其說曰:「《肆夏》《繁》《遏》《渠》,皆《周頌》也。《肆夏》,《時邁》也;《繁、遏》,《執競》也;《渠》,《思文》也。」 頗見新義,惜乎其不傳。

伏黯《齊詩章句解說》九篇。

《後漢書》:「黯字稚文,東武人。」

薛漢《韓詩章句》。《隋志》「二十二卷。」

《後漢書》:「薛漢字公子,淮陽人。」

王應麟曰:薛漢世習《韓詩》,父子以章句著名。《馮衍傳注》引薛夫子《韓詩章句》,即漢也。

韋賢《魯詩章句》。

按:《魯詩》有韋氏學,而章句不載於《漢志》。攷《執金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