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1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外郎孫長卿各細字一行,又差低于況。今雖執政作 牧,監司亦與之雁行也。

《子夏經學》

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諸經獨有《書》,雖傳記雜言,未可 盡信,然要為與他人不同矣。於《易》則有《傳》,於《詩》則有 《序》。而《毛詩》之學,一云子夏授高行子,四傳而至小毛 公;一云子夏傳曾申,五傳而至大毛公。于《禮》則有《儀 禮喪服》一篇,馬融、王肅諸儒多為之訓說,於《春秋》所 云「不能贊一辭」,蓋亦嘗從事於斯矣。公羊、高寔受之 于子夏,《穀梁》赤者,《風俗通》亦云:子夏門人。干《論語》,則 鄭康成以為仲弓、子夏等所撰也。後漢徐防上疏曰: 「《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明章句,始于子夏。」斯其證云。

《書易脫誤》

經典,遭秦火之餘,脫亡散落,其僅存於今者,相傳千 歲,雖有錯誤,無由復改。《漢藝文志》載劉向以中古文 《易經》校施、孟、《梁丘經》,或脫去《無咎》《悔亡》,唯《費氏經》與 古文同。以《尚書》校歐陽、夏侯三家經文。《酒誥》脫簡一, 《召誥》脫簡二,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簡二 十二字者,脫亦二十二字。今世所存者,獨孔氏古文, 故不見二篇脫處。《易·雜卦》自《乾坤》以至《需》《訟》,皆以兩 兩相從而明相反之義。若《大過》至《夬》,八卦則否,蓋傳 者之失也。東坡始正之。元本云:《大過》,顛也。《姤》,遇也,柔 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 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 長,小人道憂也。」《坡》改云:「《頤》養正也。《大過》,顛也。姤,遇也, 柔遇剛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漸,「女歸」,待男行也。歸妹,女之終也。既濟,定也。「未濟,男 之窮也。」謂如此而相從之次,相反之義,煥然若合符 節矣。《尚書洪範》四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 星辰,五曰曆數。便合繼之以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 尹惟日。至於月之從星,則以風雨一章乃接《五皇極》, 亦以簡篇脫誤,故失其先後之次。《五皇極》之中蓋亦 有雜九五福之文者,如「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凡 厥正人,既富方穀」,「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 辜。」「于其無好德,汝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及上文「而 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則錫之福」是也。《康誥》自「惟三 月哉生魄」至「乃洪大誥治」四十八字,乃是《洛誥》,合在 篇首「周公拜手」之前。《武成》一篇,王荊公始正之。自「王 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即繼以「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 土」,至「一戎衣,天下大定」,乃繼以「厥四月哉生明」至「予 小子其承厥志」然後及。「乃反商政」,以訖終篇。則首尾 亦燦然不紊。

容齋四筆

《諸家經學興廢》

稚子問:「漢儒所傳授諸經,各名其家,而今或存或不 存,請盡其本末為四筆一則」,乃為采摭班史及陸德 明《經典釋文》并他書,刪取刪要,詳載於此。《周易》傳自 商瞿始,至漢初,田何以之顓門,其後為施讎、孟嘉、梁 丘賀之學,又有京房、費直、高相三家,至後漢高氏已 微。晉永嘉之亂,梁丘之《易》亡。孟京、費氏,人無傳者,唯 鄭康成、王弼所註行於世。江左中興,欲置鄭《易》博士, 不果立,而弼猶為世所重。韓康伯等十八人並注《繫 辭》。今唯韓傳《尚書》。自漢文帝時伏生得二十九篇,其 後為大小夏侯之學古文者,武帝時出于孔壁,凡五 十九篇。詔孔安國作傳。遭巫蠱,不獲以聞,遂不列于 學官,其本殆絕。是以馬、鄭、杜預之徒皆謂之逸書。王 肅嘗為注解,至晉元帝時,孔《傳》始出,而亡《舜典》一篇, 乃取肅所注《堯典》分以續之,學徒遂盛。及唐以來,馬、 鄭、王注遂廢,今以孔氏為正云。「《詩》自子夏之後至漢 興,分而為四,魯申公曰《魯詩》,齊轅固生曰《齊詩》,燕韓 嬰曰《韓詩》,皆列博士。《毛詩》者,出於河間人大毛公為 之,故訓以授;小毛公」為獻王博士,以不在漢朝,不列 於學。鄭眾、賈逵、馬融皆作《詩》註,及鄭康成作箋,三家 遂廢。齊詩久亡,《魯詩》不過江東;《韓詩》雖在,人無傳者, 唯《毛詩》《鄭箋》獨立國學,今所遵用。禮則漢高堂生傳 《士禮》十七篇,即今之《儀禮》也。古《禮經》五十六篇,《后蒼 傳》十七篇,曰后氏《曲臺記》,所餘二十九篇,名為《逸禮》。 戴德刪古禮二百四篇為八十五篇,謂之《大戴禮》;戴 聖又刪為四十九篇,謂之《小戴禮》;馬融、盧植考諸家 異同,附戴聖篇章,去其煩重及所缺略,而行於世,即 今之《禮記》也。王莽時,劉歆始建立《周官經》,以為《周禮》, 在三禮中最為晚出。《春秋》則左氏為《春秋傳》,又有公 羊、穀梁、鄒氏、夾氏。鄒氏無師,夾氏無書;《公羊》興于景 帝時,《穀梁》盛于宣帝時,而《左氏》終西漢不顯,迨章帝 乃令賈逵作訓詁,自是左氏大興,二傳漸微矣。《古文 孝經》二十二章,世不復行,只用鄭注,十八章,本《論語》 三家。《魯論語》者,魯人所傳,即今所行篇次是也。《齊論 語》者,齊人所傳,凡二十二篇。古《論語》者,出自孔壁,凡 二十一篇,各有章句。魏何晏集諸家之說為《集解》。今 盛行於世。

《呂覽引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