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2 (1700-1725).djvu/126

此页尚未校对

按《隋書儒林蕭該傳》:「蘭陵蕭該者,梁鄱陽王恢之孫 也。少封攸侯。梁荊州陷,與何妥同至長安。性篤學,《詩》 《書》《春秋》《禮記》,並通大義,尤精《漢書》,甚為貴遊所禮。開 皇初,賜爵山陰縣公,拜國子博士。奉詔書與妥正定 經史,然各執所見,遞相是非,久而不能就,上譴而罷 之。該後撰《漢書》及《文選音義》,咸為當時所貴。」

包愷

按《隋書儒林包愷傳》:「東海包愷,字和樂。其兄榆,明《五 經》,愷悉傳其業。又從王仲通受《史記》《漢書》,尤稱精究。 大業中,為國子助教。於時《漢書》學者,以蕭、包二人為 宗匠,聚徒教授,著錄者數千人。卒,門人為起墳立碣 焉。」

房暉遠

按《隋書儒林房暉遠傳》:「暉遠,字崇儒,𢘆山真定人也, 世傳儒學。暉遠幼有志行,治《三禮》《春秋》、三《傳》《詩》《書》《周 易》,兼善圖緯,𢘆以教授為務。遠方負笈而從者,動以 千計。齊南陽王綽為定州刺史,聞其名,召為博士。周 武帝平齊,搜訪儒俊,暉遠首應辟命,授小學下土。及 高祖受禪,遷太常博士,太常卿牛弘每稱為五經庫」, 吏部尚書韋世康薦之,為太學博士。尋與沛公鄭譯 脩正樂章。丁母憂,解任。後數歲,授殄寇將軍,復為太 常博士。未幾,擢為國子博士。會上令國子生通一經 者並悉薦舉,將擢用之。既策問訖,博士不能時定臧 否。祭酒元善怪問之,暉遠曰:「江南、河北,義例不同,博 士不能遍涉,學生皆持其所短,稱己」所長,博士各各 自疑,所以久而不決也。祭酒因令暉遠考定之,暉遠 攬筆便下,初無疑滯。或有不服者,暉遠問其所傳義 疏,輒為始末誦之,然後出其所短,自是無敢飾非者。 所試四五百人,數日便決。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 以為不能測也。尋奉詔預修令式。高祖嘗謂群臣曰: 「自古天子有女樂乎」,楊素以下,莫知所出,遂言無女 樂。暉遠進曰:「臣聞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此即王者房 中之樂,著於《雅》《頌》,不得言無。」高祖大悅。仁壽中,卒官, 時年七十二,朝廷嗟惜焉。賵賻甚厚,贈員外散騎常 侍。

馬光

按《隋書儒林馬光傳》:「光字榮伯,武安人也。少好學,從 師數十年,晝夜不息,圖書讖緯,莫不畢覽。尤明《三禮》, 為儒者所宗。開皇初,高祖徵山東義學之士,光與張 仲讓、孔籠、竇士榮、張黑奴、劉祖仁等俱至,並授太學 博士,時人號為六儒。然皆鄙野無儀範,朝廷不之貴 也。士榮尋病死,仲讓未幾告歸鄉里,著書十卷,自云 『此書若奏我必為宰相』。」又數言元象事,州縣列上其 狀,竟坐誅。孔籠、張黑奴、劉祖仁,未幾亦被譴去,唯光 獨存。嘗因釋奠,高祖親幸國子學,王公以下畢集。光 升座講《禮》,啟發章門。已而諸儒生以次論難者十餘 人,皆當時碩學。光剖析疑滯,雖辭非俊辨,而理義弘 贍,論者莫測其淺深,咸共推服,上嘉而勞焉。山東《三 禮》學者,自熊安生後,唯宗光一人。初教授瀛博間,門 徒千數,至是多負笈從入長安。後數年,丁母憂歸鄉 里,遂有終焉之志。以疾卒於家,時年七十三。

劉焯

按《隋書儒林劉焯傳》:「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人也。父洽, 郡功曹。焯犀額龜背,望高視遠,聰敏沈深,弱不好弄。 少與河間劉炫結盟為友,同受《詩》於同鄉劉軌,思受 《左傳》於廣平郭懋,常問《禮》於阜城熊安生,皆不卒業 而去。武強交津橋劉智海,家素多墳籍,焯與炫就之 讀書,向經十載,雖衣食不繼,晏如也。遂以儒學知名」, 為州博士。刺史趙煚引為從事,舉秀才,射策甲科,與 著作郎王劭同應國史,兼參議律曆,仍直門下省,以 待顧問。俄除員外將軍,後與諸儒於祕書省考定群 言,因假還鄉里。縣令韋之業引為功曹。尋復入京,與 左「僕射楊素、吏部尚書牛弘、國子祭酒蘇威、國子祭 酒元善、博士蕭該、何妥、太學博士房」暉遠崔崇德、晉 王文學崔賾等於國子共論古今滯義,前賢所不通 者。每升座,論難鋒起,皆不能屈,楊素等莫不服其精 博。六年,運《洛陽石經》至京師,文字磨滅,莫能知者。奉 敕與劉炫等考定。後因國子釋奠,與炫二人論議,深 挫諸儒咸懷妒恨,遂為飛章所謗,除名為民。於是優 游鄉里,專以教授著述為務,孜孜不倦。賈、馬、王、鄭所 傳章句,多所是非。《九章笇術》、周髀《七曜歷書》十餘部, 推步日月之經,量度山海之術,莫不覈其根本,窮其 祕奧。著《稽極》十卷,《曆書》十卷,《五經述議》,並行於世。劉 炫聰明博學,名亞於焯,故時人稱「二劉」焉。天下名儒 後進,質疑受業,不遠千里而至者,不可勝數。論者以 為數「百年已來,博學通儒無能出其右者。然懷抱不 曠,又嗇於財,不行束脩者,未嘗有所教誨,時人以此 少之。」廢太子勇聞而召之,未及進謁,詔令事蜀王,非 其好也,久之不至。王聞而大怒,遣人枷送於蜀,配之 軍防。其後典校書籍,王以罪廢。焯又與諸儒脩定《禮 律》,除雲騎尉。煬帝即位,遷太學博士,俄以疾去職。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