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2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後漢書楊震傳》中:「子秉,字叔節,少傳父業,兼明京

氏《易》,博通書傳,常隱居教授。年四十餘,乃應司空辟, 拜侍御頻史,為豫、荊、徐兗四州刺史,遷任城相,㠯廉 潔稱。桓帝即位,㠯明尚書徵入勸講,拜太中大夫,遷 侍中尚書,出為右扶風。太尉黃瓊上言:秉勸講帷幄, 不宜外遷。留拜光祿大夫。六年,拜太常,延熹五年為」 太尉,每朝廷有得失,輒盡忠規諫,多見納用。八年,薨, 時年七十四。賜塋陪陵。子賜。

楊賜

按《後漢書楊震傳》:「賜字伯獻,少傳家學,篤志博聞。嘗 退居隱約,教授門徒。公車徵,不至。後以司空高第,再 遷侍中、越騎校尉。建寧初,靈帝當受學,詔太傅、三公 選通《尚書》桓君章句宿有重名者,三公舉賜,乃侍講 於華光殿中,遷少府、光祿勳。光和五年冬,拜太尉。中 平元年,封臨晉侯,邑千五百戶。初,賜與太尉劉寬、司」 空張濟並入侍講,自以不宜獨受封賞,願分戶邑於 寬、濟帝嘉歎,復封寬及濟子,拜賜尚書令。數日,出為 廷尉。二年,復拜司空。薨,子彪嗣。

劉陶

按《後漢書劉陶傳》:「陶字子奇,一名偉,潁川定陰人。為 人居簡,不修小節。時梁冀專朝,災異數見,陶時遊太 學,上疏陳事,書奏不省。後舉孝廉,除順陽長,以病免 吏。民歌曰:『邑然不樂,思我劉君。何時復來,安此下民』。 陶明《尚書》《春秋》,為之訓詁,推三家尚書及古文是正 文字三百餘事,名曰中文尚書,拜侍御史。靈帝宿聞」 其名,數引納之。時鉅鹿張角偽託大道,妖惑小民,陶 上疏言之。帝殊不悟,方詔陶次第《春秋》條例。明年,張 角反,海內鼎沸,帝思陶言,封中陵鄉侯。三遷尚書令, 徙京兆尹。到職,當出修宮錢,值千萬。陶既清貧,而恥 㠯錢買職,稱疾不聽政。帝宿重陶才,原其罪,徵拜諫 議大夫。是時寇賊方熾,陶復上疏陳要急八事,大抵 言天下大亂皆由宦官,宦官事急,共讒陶疾害聖政, 於是收陶,下黃門北寺獄。陶自知必死,對使者曰:「恨 不與伊、呂同儔,而呂三仁為輩。」遂閉氣而死,天下莫 不痛之。陶著書數十萬言,又作《七矅論》,《匡老子》《反韓 非》《復孟軻》,及上書言當世便事,條教、賦、奏、書、記、辯疑, 凡百餘篇。

張衡

按《後漢書張衡傳》:「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世為著 姓。祖父堪,蜀郡太守。衡少善屬文,游於三輔,因入京 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 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 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㠯下,莫 不踰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㠯諷諫。精思」 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衡善 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歷算。常耽好元經,謂崔瑗 曰:「吾觀《太元》,方知子雲妙極道數,乃與五經相擬,非 徒傳記之屬。」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 遷為太史令。遂乃研覈陰陽,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 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 令,乃作《應間》,以見其志。時政事漸損,權移於下,衡因 上疏陳事。初,光武善讖,及顯宗、肅宗因祖述焉。自中 興之後,儒者爭學圖緯,衡以圖緯虛妄,非聖人之法, 衡上疏請收藏圖讖,一禁絕之。後遷侍中,帝引在帷 幄,諷議左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三年,徵拜尚書。年 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著《周官訓詁》,崔瑗以為不能有 異於諸儒也。又欲繼孔子《易說》,彖象殘缺,竟不能就。 所著詩、賦、銘七言,《靈憲》《應間》《七辯》《巡誥》《懸圖》,凡三十 二篇。永初中,謁者僕射劉珍、校書郎劉騊駼等著作 東觀,撰集《漢記》,因定漢家禮儀。上言請衡參論其事。 會並卒,而衡常歎息,欲終成之。及為侍中,上疏請得 專事東觀,收檢遺文,畢力補綴。又條上司馬遷、班固 所敘與典籍不合者十餘事。又以《王莽本傳》但應載 篡事而已,至於編年月,紀災祥,宜為《元后本紀》。又更 始居位,人無異望,光武初為其將,然後即真,宜以更 始之號建於光武之初。書數上,竟不聽。及後之著述, 多不詳典,時人追恨之。

馬融

按《後漢書馬融傳》:「融字季長,扶風茂陵人也。將作大 匠嚴之子。為人美辭貌,有俊才。初,京兆摯恂以儒術 教授,隱於南山,不應徵聘,名重關西。融從其游學,博 通經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四年,拜為校書郎 中,詣東觀典校祕書。桓帝時,復拜議郎,重在東觀著 述,㠯病去官。融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諸生,常有」 千數。涿郡盧植、北海鄭元,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 達生任性,不拘儒者之節。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常坐 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 鮮有入其室者。嘗欲訓《左氏春秋》,及見賈逵、鄭眾注, 乃曰:「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 加焉!」但著《三傳異同說》,注《孝經》《論語》《詩》《易》《三禮》《尚書》 《列女傳》《老子》《淮南子》《離騷》。所著賦、頌、碑、誄、書、記、表、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