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3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求定傾捄亂之術,塞陰邪之路,屏褻狎之臣,制侵陵 迫脅之心,復門戶掃除之役。戒其所宜戒,憂其所宜 憂。既不得治其前,當治於後;不得正其始,當正其終: 則可以虔奉典謨,克承丕構,終任賢之效,無宵旰之 憂矣。臣前所謂「追蹤三五,紹復祖宗,宜鑒前古之興 亡,明當代之成敗」者。臣聞堯、禹之為君而天下大治 者,以能任九官、四岳、十二牧,不失其「舉,不貳其業,不 侵其職,居官唯其能,左右唯其賢。元凱在下,雖微而 必舉;四凶在朝,雖彊而必誅。考其安危,明其取捨。」至 秦二世,漢元成,咸願措國如唐、虞,致身如堯、舜,而終 敗亡者,以其不見安危之機,不知取捨之道,不任大 臣,不辨姦人,不親忠良,不遠讒佞也。伏惟陛下察唐、 虞之所以興而景行「於前;鑒秦、漢之所以亡,而戒懼 於後。陛下無謂廟堂無賢相,庶官無賢士。今紀綱未 絕,典刑猶在,人誰不欲致身為王臣,致時為昇平,陛 下何忽而不用邪?又有居官非其能,左右非其賢,惡 如四凶,詐如趙高,姦如恭、顯,陛下何憚而不去邪?神 器固有歸,天命固有分,祖宗固有靈,忠臣固有心,陛 下其念之哉!」昔秦之亡也,失於彊𣊻;漢之亡也,失於 微弱。疆𣊻則姦臣畏死而害上,微弱則彊臣竊權而 震主。臣伏見敬宗不虞亡秦之禍,不翦其萌,伏惟陛 下深軫亡漢之憂,以杜其漸,則祖宗之洪業可紹,三 五之遐軌可追矣。臣前所謂「陛下心有所未達以下 情塞而不能上通,行有所未孚以上澤壅」而不得下 浹。且百姓有塗炭之苦,陛下無由而知;陛下有子惠 之心,百姓無繇而信。臣謹按《春秋》書梁亡不書「取」者, 梁自亡也。以其思慮昏而耳目塞,上出惡政,人為寇 盜,皆不知其所以終自取其滅亡也。臣聞國君之所 以尊者,重其社稷也;社稷之所以重者,存其百姓也。 苟百姓不存,則雖社稷不「得固其重;社稷不重,則人 君不得保其尊。」故治天下者,不可不知百姓之情。夫 百姓者,陛下之赤子。陛下宜令慈仁者視育之如保 傅焉,如乳哺焉,如師之教導焉。故人之於上也,恭之 如神明,愛之如父母。今或不然,陛下親近貴倖,分曹 建署,補除卒吏,召致賓客,因其貨賄,假以聲勢。大者 統藩方,小「者為守牧。居上無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 害;居下無忠誠之節,而有姦欺之罪。故人之於上也, 畏之如豺狼,惡之如仇敵。今海內困窮,處處流散,饑 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鰥寡孤獨不得存,老幼疾病 不得養。加以國權兵柄,顓於左右,貪臣聚斂以固寵, 姦吏因緣而弄法。冤痛之聲,上達於九天,下入於九 泉,鬼神為之怨怒,陰陽為之愆錯。君門萬里,不得告 訴,士人無所歸化,百姓無所歸命;官亂人貧,盜賊並 起,土崩之勢,憂在旦夕。即不幸因之以病癘,繼之以 凶荒。陳勝、吳廣不獨起於秦,赤眉、黃巾不獨生於漢, 臣所以為陛下發憤扼腕,痛心泣血也。」如此則百姓 有塗炭之苦,陛下何繇而知之乎?陛下有子惠之心, 百姓安得而信之乎?使陛下行有所未孚,心有所未 達,固其然也。臣聞漢元帝即位之初,更制七十餘事, 其心甚誠,其稱甚美。然紀綱日紊,國祚日衰,姦宄日 彊,黎元日困,繇不能擇賢明而任之,失其操柄也。自 陛下即位,憂勤兆庶,屢降德音,四海之內,莫不抗首 而長息自喜,復「生於死亡之中也。」伏惟陛下慎終如 始,以塞四方之望,誠能揭國柄以歸於相,持兵柄以 歸於將,去貪臣聚斂之政,除姦吏因緣之害,惟忠賢 是近,惟正直是用,內寵便僻,無所聽焉。選清慎之官, 擇仁惠之長,敏之以利,煦之以和,教之以孝慈,導之 以德義,去耳目之塞,通上下之情,俾萬國懽康,兆庶 蘇息,即心無不達,而行無不孚矣。臣前所謂「欲人之 化也,在修己以先之。」臣聞德以修己,教以導人。修之 也則人不勸而自立,導之也則人不教而率從。君子 欲政之必行也,故以身先之;欲人之從化也,故以道 御之。今陛下先之以身而政未必行;御之以道而人 未從化,豈立教之旨未盡其方邪?夫立教之方,在乎 君以明制之,臣以忠行之。君以知人為明,臣以正時 為忠。知人則任賢而去邪,正時則固本而守法。賢不 任則重賞不足以勸善,邪不去則嚴刑不足以禁非。 本不固則人流,法不守則政散。而欲教之必至,化之 必行,不可得也。陛下能斥姦邪而不私其左右,舉賢 正而不遺其疏遠,則化浹朝廷矣。愛人而敦本,分職 而奉法,修其身以及其人,始於中而成於外,則化行 天下矣。臣前所謂「欲氣之和也,在遂其性以導之者, 當納人於仁壽也。」夫欲人之仁壽也,在立制度,修教 化。夫制度立則財用省,財用省則賦斂輕,賦斂輕則 人富矣。教化修則爭競息,爭競息則刑罰清,刑罰清 則人「安矣;既富矣則仁義興焉;既安矣則壽考至焉。」 仁義之心感於下,和平之氣應乎上,故災害不作,休 祥薦臻,四方底寧,萬物咸遂矣。臣前所謂捄災旱在 乎致精誠者。臣謹按《春秋》,魯僖公一年之中,三書不 雨者,以其人君有恤人之志也;文公三年之中,一書 「不雨」者,以其人君無閔人之心也。故僖致誠而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