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3 (1700-1725).djvu/125

此页尚未校对

誦《采薇》,舒其悲憤,自吟有曰:「為子止以孝,為臣止以 忠。夷齊龔勝節,萬古名無窮。」元世祖訪求南士,御史 大夫程文海剡薦命下,守死毅然不就。先是公侍師 游學臨川,以議論受知丞相文山公,故忠孝大節,炳 炳如丹。其蘊蓄自少年蓋「已絕俗離倫矣。」朝廷知不 可屈,遂寢。大德戊戌年,以宋遺老卒,年七十有二。子 㻨,字日章,幼英睿出群,十歲善屬文,博涉群書,儒宿 驚嘆。羈冠隨父宦游,過思州,安撫田應午知其才,摘 經史子集僻事隱語數十條叩之,應對如流。應午大 加器重,請入鄉試,以尚書領景定甲子省元,赴禮部, 聞祖喪奔歸,感疾而卒,年二十有八。所著《五經四書 義》若干卷,藏於家。自沖至若洙及㻨,三世巍科。祖孫 解元,文章聲譽,海內景從。而門內肅肅雝雝,惟以經 術為事業,以聖賢為箕裘。凡所著述,皆足維持名教, 羽翼經傳,稱一代儒宗。

王夢松

按《青田縣志》:「王夢松,字曼卿,篤志好學,六經諸子百 家靡不淹貫。嘗曰:『學以躬行為本,徒知無益也』。」指孟 子四端,即舜禹道心之微,每於此心萌動處下工夫, 主敬以存養之。題座右云:「常行細務無非學,把住初 心便是人。」師事西山葉味道,盡領考亭宗旨,隱居不 仕,教授門徒。其高弟余學古以禮掄魁,子以述禮太 學上舍釋褐,登其門者,簦連袂接,造就皆有成驗。所 著有《論語解》十卷、《學庸解》五卷,《孟子解》七卷,《易解》十 三卷,《書解》十卷,《禮記解》五卷、《雜著》二十卷。當時學者 稱為「順齋先生。」

包天麟

按《江陰縣志》:「包天麟,字仁甫,咸淳間舉博學宏詞科, 嘗注《易》《書》《詩》《春秋》四經傳義。年八十三而卒,手未嘗 釋卷。元時旌其門,贈江浙儒學提舉。」

輔廣

按《嘉興府志》:「輔廣,字漢卿,本慶源人。南渡,徙崇德。醇 謹勤恪,少讀濂洛書,慨然願學。從呂祖謙遊,復師事 朱熹,與黃榦並稱。偽學禁興,蔡元定貶死,廣獨侍熹 不去。入京師,居太學南,集同志講學不輟,堅忍篤信, 終始不渝。主崇德學事,以師友淵源倡率其徒。嘗扁 其堂曰『傳貽』,學者稱傳貽先生。所著有《論孟答問》《六 經集解》《詩傳》《童子問》《通鑑集義》《日新雜文》。」

曹粹中  曹說

按《寧波府志》:「曹粹中,字純老,李莊簡公光婿也。登宣 和六年進士第。紹興中,秦檜在相位,光時參知政事。 檜知粹中名,欲識之,辭不赴,竊語妻曰:『汝父必不能 與丞相久處』。光卒貶海南,粹中不復仕。後張俊力薦 於朝,通判建寧府。有詩說行於世。曾孫孝先,見《忠義 傳》。孝先子說,字習之,幼歲痛其父歿,絕葷酒婚宦,刻」 志問學。從人借書,一目即能言其本末。五經有解,後 學問難,酬答不倦。平生無喜慍。嘗戒學子「絕人我,則 天理。」自著。又為《易解》全書,分辭變象占,學者尊為「泰 宇居士。」有詩文三十卷。

楊叔方

按《吉安府志》:「楊叔方,吉水人,號學睡先生,忠襄從孫 也。少傳劉靜春之學,著《五經辯》《曆法》《五行》等書行於 世。在太學與諸生書,辯賈似道之奸。鄧中齋、文丞相 皆贈之詩,四方學者爭造其門。以經學授清江范德 機,以曆法授寧都習吉翁習曆,至今用之。」

彭絲

按《安福縣志》:「彭絲,字魯叔,安福人。宋江陵教授端素 先生應龍之子。兄齊叔亦有學名,魯叔尤該博,貫穿 百氏,洞明律呂之學。所著有《算經圖釋》九卷,《黃鍾律 說》八篇,《禮記集說》四十九卷,有《庖易春秋辨疑》等書。 劉岳申志其墓,盛稱其律呂之學,人不可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