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3 (1700-1725).djvu/128

此页尚未校对

按《元史余闕傳》:「闕字廷心,廬州人。少喪父,授徒以養 母,與吳澄弟子張恆遊,文學日進。元統元年,賜進士 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俄召入應奉翰林文字,轉中書 刑部主事。以不阿權貴,棄官歸。尋以修遼、金、宋三史 召,復入翰林,為脩撰,拜監察御史。丁母憂歸。廬州盜 起河南,至正十三年,起闕副使,僉都元帥府事,分兵」 守安慶、保鄣。論功,拜江淮行省參知政事,仍守安慶。 十七年十月,陳友諒薄城下,群盜四面蟻集,外無一 甲之援。闕身當之,以孤軍血戰,斬首無算,被十餘創, 日中城陷,闕知不可為,引刀自剄,墮清水塘中。闕號 令嚴信,與下同甘苦,稍暇,即注《周易》,帥諸生謁郡學 會講,立軍士門外以聽,使知尊君親上之義。卒時年 五十六。事聞,封豳國公,諡忠宣。闕留意經術,《五經》皆 有傳注。為文有氣魄,能達其所欲言。詩體尚江左高, 視鮑、謝、徐、庾以下不論也。篆、隸亦古雅可傳。

郝經

按《元史郝經傳》,「經字伯常,其先潞州人,徙澤州之陵 川。家世業儒,祖天挺,元裕嘗從之學。金亡,徙順天。家 貧,晝則負薪米為養,暮則讀書。居五年,為守帥張柔、 賈輔所知,延為上客。二家藏書皆萬卷,經博覽無不 通,往來燕趙間。元裕每語之曰:『子貌類汝祖,才器非 常。勉之』。」憲宗二年,世祖以皇弟開邸金蓮川,召經,諮 以經國安民之道,條上數十事,大悅,遂留王府。是時, 連兵于宋。憲宗入蜀,命世祖總統東師,經從至濮,進 《七道議》七千餘言,乃以楊惟中為江淮荊湖南北等 路宣撫使,經為副將。明年,世祖即位,以經為翰林侍 讀學士,佩金虎符,充國信使,使宋,告即位,且定和議。 詔曰:「朕初即位,庶事草創,卿當遠行,凡可輔朕者,亟 以聞。」經奏便宜十六事,皆立政大要。時賈似道方以 卻敵為功,恐經至謀泄,竟館經真州,羈困七年。又九 年,帝遣禮部尚書中都海牙及經弟行樞密院都事 郝庸入宋,問執行人之罪。宋懼,以禮送經歸。明年夏, 至闕,錫燕大庭,咨以政事,賞賚有差。秋七月卒,年五 十三。諡文忠。經為人尚氣節,為學務有用。及被留,思 托言垂後,撰《續後漢書》《易》《春秋外傳》《太極演原》《古錄》 《通鑑書法》《玉衡》《貞觀》等書及文集,凡數百卷。其文豐 蔚豪宕,善議論。詩多奇崛。拘宋十六年,從者皆通於 學。書佐苟宗道,後官至國子祭酒。經還之歲,汴中民 射鴈金明池,得繫帛書詩云:「霜落風高恣所如,歸期 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後 題曰:「至元五年九月一日放鴈,獲者勿殺,國信大使 郝經書于真州忠勇軍營新館。」其忠誠如此。

姚樞

按《元史姚樞傳》:「樞字公茂,柳城人,後遷洛陽,少力學, 內翰宋九嘉識其有王佐略,楊惟中乃與之偕覲太 宗。歲乙未,南伐,詔樞從惟中即軍中求儒道釋醫、卜 者。會破棗陽,主將將盡坑之,樞力辯非詔書意,他日 何以復命?乃蹙數人逃入篁竹中,脫死拔德安得名 儒趙復,始得程頤、朱熹書。辛丑,賜金符,為燕京行臺」 郎中,棄官攜家來輝州,作家廟,別為室,奉孔子及宋 儒周惇頤等象刊諸經,惠學者讀書鳴琴,若將終身。 時許衡在魏,至輝,就錄程、朱所註書以歸,謂其徒曰: 「曩所授受皆非,今始聞進學之序。」既而盡室依樞以 居。世祖在潛邸,遣趙璧召樞至,大喜,待以客禮,詢及 治道,乃為書數千言,首陳二帝三玉之道,以治國平 天下之大經,彙為八目,曰修身、力學、尊賢、親親、畏天、 愛民、好善、遠佞,次及救時之弊,為條三十。世祖奇其 才,使授《世子經》。世祖即位二年,拜大司農。樞奏曰:「在 太宗世,詔孔子五十一代孫元措仍襲封衍聖公」,卒。 其子與族人爭襲爵,訟之潛藩。帝時曰:「『第往力學,俟 有成德達才則官之』。又曲阜有太常雅樂,憲宗命東 平守臣輦其歌工舞郎,與樂色俎豆,至日月山,帝親 臨觀,飭東平守臣,員闕充補,無輟肄習。且陛下閔聖 賢之後,《詩》《書》不通,與凡庶等,既命洛士楊庸選孔、顏、 孟三族諸孫俊秀者教之,乞真授庸教官,以成國家 育材待聘、風動四方之美。王鏞練習故實,宜令提舉 禮樂,使不致崩壞。」皆從之。詔赴中書議事,及講定條 格,且勉諭曰:「省中庶務,須賴一二老成同心圖贊。其 與尚書劉肅往盡乃心,其尚無隱。」及修《條格》成,與丞 相史天澤奏之,帝深嘉納焉。十三年,拜翰林學士丞 旨。十七年,卒,年七十八,諡曰文獻。子煒,仕為平章政 事。

許衡

按《元史許衡傳》:「衡字仲平,懷之河內人也。父通,避地 河南,以泰和九年九月生衡于新鄭縣。幼有異質,七 歲入學,授章句,問其師曰:『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每授書,又能問其旨義。久 之,師謂其父母曰:『兒穎悟不凡,他日必有大過人者, 吾非其師也』。遂辭去,父母強之,不能止。如是者凡三」 更。師稍長,嗜學如饑渴。然遭世亂,且貧無書,嘗從日 者家見書疏義,因請寓宿手抄歸。既逃難徂徠山,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