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3 (1700-1725).djvu/29

此页尚未校对

其封。初,內府舊書,自高宗時藏宮中,甲乙叢倒。無量 建請繕錄補第,以廣祕籍。天子詔於東都乾元殿東 廂部彙整,比無量為之使,因表聞喜尉盧僎、江陽尉 陸去泰、左監門率府胄曹參軍王擇從、武陟尉徐楚 璧分部讎定,衛尉設次,光祿給食。又詔祕書省司經 局、昭文、崇文二館更相檢讎,采天下遺書以益闕文。 不數年,四庫完治。帝詔群臣觀書,賜無量等帛有差。 無量又言:「《貞觀御書》皆宰相署尾,臣位卑,不足以辱, 請與宰相聯名跋尾。」不從。帝西還,徙書麗正殿,更以 修書學士為麗正殿直學士,比京官預朝會。復詔無 量就麗正纂續前功。皇太子及四王未就學,無量以 《孝經》《論語》五通獻帝。帝曰:「朕知之矣。」乃選郗常亨、郭 謙光、潘元祚等為太子、諸王侍讀。七年,太子齒胄於 學,詔無量升坐講勸,百官觀禮,厚賚賜。卒,年七十五。 病困語人,以《麗正》書未畢為恨。帝聞悼痛,詔宰相曰: 「無量,朕師,今其永逝,宜用優典。」於是贈禮部尚書,諡 曰文,葬事官給。所譔述百餘篇。沒後,有於書殿得講 《史記至言》十二篇上之,帝歎息,以絹五百匹賜其家。 始,無量與馬懷素為侍讀,後祕書少監康子原、國子 博士侯行果亦踐其選,雖賞賚亟加,而禮遇衰矣。陸 去泰歷左右補闕內供奉。王擇從,京兆人,終氾水令。 徐楚璧初應制舉,三登甲科。開元時為中書舍人、集 賢院學士。帝屬文多令視草。終中書侍郎,東海縣子。 在中書省久,是時李林甫用事,或言「計議,多所參助。」 後更名安貞。

元澹

按《唐書儒學元澹傳》:「澹字行沖,以字顯,後魏常山王 素蓮之後。少孤,養於外祖司農卿韋機。及長,博學,尤 通故訓。及進士第,累遷通事舍人。狄仁傑器之,嘗謂 仁傑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儲積以自資也,脯腊膎胰 以供滋膳,參朮芝桂以防疾疢,門下充旨味者多矣, 願以小人備一藥石,可乎』?仁傑笑曰:『君正吾藥籠中 物,不可一日無也』。」景雲中,授太常少卿。行沖以系出 拓拔,恨史無編年,乃譔《魏典》三十篇,事詳文約,學者 尚之。初,魏明帝時,河西柳谷出石,有牛繼馬之象。魏 收以晉元帝乃牛氏子,冒司馬姓,以著石符。行沖謂 昭成皇帝名犍,繼晉受命,獨此可以當之。有人破古 冢得銅器,似琵琶,身正圓,人莫能辯。行沖曰:「此阮咸 所作器也。」命易以木,絃之,其聲亮雅,樂家遂謂之阮 咸。開元初,罷太子詹事,出為岐州刺史,兼關內按察 使。自以書生非彈治才,固辭。入為右散騎常侍、東都 副留守。嗣彭王子志謙坐讎人告變,考訊自誣,株蔓 四十人。行沖察其枉,列奏見原。四遷大理卿。不樂法 家,固謝所居官。改左散騎常侍,封常山縣公,充使檢 校集賢。再遷太子賓客、弘文館學士。先是,馬懷素譔 《書志》,褚無量校《麗正》四部書,業未卒,相次物故,詔行 沖并代之。元宗自註《孝經》,詔行沖為疏,立於學官。以 老,罷麗正校書事。初,魏光乘請用魏徵《類禮》,列於經, 帝命行沖與諸儒集義作疏,將立之學。乃引國子博 士范行恭、四門助教施敬本采獲刊綴為五十篇,上 於官。於是右丞相張說建言:「戴聖所錄,向已千載,與 經並立,不可罷。魏孫炎始因舊書擿類相比,有如鈔 掇,諸儒共非之。至徵更加整次,乃為訓注,恐不可用。」 帝然之,書留中不出。行沖意諸儒間己,因著論自辯, 名曰《釋疑》,曰《客問主人》。小戴之學,康成之「注,魏氏乃 有刊《易》。二經孰優?」主人曰:「《小戴禮》行於漢末,馬融為 傳,盧植合二十九篇而為之解,世所不傳。鉤黨獄起, 康成於竄伏之中,理紛拏之典,雖存探究,咨謀靡所。 具《鄭志》者百有餘科,章句之徒,曾不是省。王肅因之, 或多攻詆。而鄭學有孫炎,雖扶鄭義,條例支分,箴石 間起,增革百篇。魏氏病群」言之冗脞,采眾說之精簡, 刊正芟礱,書畢以聞,太宗嘉賞,錄賜儲貳。陛下纂業, 宜所循襲,乃制諸儒,甄分舊義。豈悟章句之士,堅持 昔言,擯壓不申,疑於知新,果於仍故。客曰:「當局稱迷, 傍觀必審,何所為疑,而不申列?」答曰:「改易章句,是有 五難。」漢孔安國注《古文尚書》,族兄臧與書曰:「相如嘗 忿俗儒淫」詞冒義,欲撥亂反正而未能也。浮學守株, 眾非非正,自古而然。恐此道未信,而獨智為譴,一也。 昔孔季產專古學,有孔扶者,與俗浮沈,每誡產曰:「今 朝廷率章句內學,君獨修古義。古義非章句內學,危 身之道也。獨善不容於世,君其殆哉!」二也。劉歆好《左 氏》,欲建學官,哀帝納之,諸儒遷延不肯置對,歆移書 誚讓,諸博士皆忿恨。龔勝時為光祿大夫,見歆議,乃 乞骸骨。司空師丹因大發怒,詆歆改亂前志,非毀先 帝所立。歆懼,出為五原太守。以君賓之學,公仲之博, 猶迫同門朋黨之議,卒令子駿負謗,三也;王肅規鄭 元數千百條,鄭學馬昭,詆劾肅短,詔遣博士張融按 經問詰,融推處是非,而肅酬對疲於歲時,四也。王粲 曰:「世稱伊雒以東,淮漢以北,康成一人而已。」咸言先 儒多闕,鄭氏道備,粲竊嗟怪,因求所學,得《尚書注》,退 思其意,意皆盡矣,所疑猶未諭焉,凡有二篇。王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