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3 (1700-1725).djvu/4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四十五卷目錄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九

  宋一

  張昭       劉熙古

  李維       賈昌朝

  馮元       楊安國

  范仲淹      范純仁

  劉敞       劉彝

  呂公著      呂希哲

  范祖禹      蘇軾

  蘇轍       呂大臨

  劉摯       王巖叟

  陸佃       孫覺

  孔武仲      鮮于侁

  彭汝礪      張汝明

  李綱       張浚

  李孟傳      許翰

  陳禾       胡銓

  呂本中      王居正

  金安節      王剛中

  李燾       家勤國

  彭龜年      黃裳

  黃度       劉爚

  柴中行      許奕

  楊簡       錢時

  陳宓       舒璘

  趙汝談      馬廷鸞

  周敦頤      程顥

  程頤       張載

  邵雍       謝良佐

  尹焞       楊時

  羅從彥      李侗

  朱熹       黃榦

  張洽       陳淳

 按宋世如歐陽修司馬光一代名儒也其於經籍撰述亦甚富而本傳不暇詳及故無可採今歐陽

 全傳已載唐書部司馬全傳已載通鑑部故但列其名於前以備名儒之目其他名儒宋代尚多皆

 以本傳未載傳經事故不復錄非遺忘也

經籍典第三百四十五卷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九

宋一

張昭

按《宋史張昭傳》:「昭父直,字潛夫,本名昭遠,避漢祖諱, 止稱昭常山王耳之後。世居濮州范縣。祖楚平,壽張 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直以《周易》《春秋》教授學者,自 遠而至,時號逍遙先生。昭始七歲,能誦古樂府、詠史 詩百餘篇。未冠,遍讀九經,盡通其義。處儕類中,緩步 闊視,以為馬、鄭不己若也。後至贊皇,遇程生者專史」 學,以為「專究經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滯,繁而寡要,若 極談王霸,經緯治亂,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漢書》十餘 義商確,乃授昭荀《紀》《國志》等,後又盡得十三史,五七 年間,能馳騁上下數千百年事。又注《十代興亡論》,攜 文數十軸,謁興唐尹張憲。憲家富文籍,每與昭燕語, 講論經史要事,恨相見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授 真秩,加監察御史。後唐天成三年,以武王、莊宗《實錄》 未修,詔正國節度盧質、西川節度何瓚、祕書監韓彥 輝纘錄事跡。瓚上言:「昭有史才,嘗私撰《同光實錄》十 二卷,又聞其欲撰《三祖志》,并藏昭宗朝賜武皇制詔 誥九十餘篇,請以昭所撰送史館。」拜昭為左補闕、史 館修撰,委之撰錄。昭以懿祖、獻祖、太祖並不踐帝位, 仍補為《紀年錄》二十卷,又撰《莊宗實錄》三十卷上之。 四年,上《武王以來功臣列傳》三十卷,以本官知制誥。 清泰二年,召判史館,兼點閱三館書籍,校正添補,預 修《明宗實錄》,成三十卷以獻。天福五年,以唐史未成, 詔與呂琦、崔梲等續成之,別置史館,命昭兼判院事。 昭又撰《唐朝君臣正論》二十五卷,上之。開運二年秋, 《唐書》成二百卷。乾祐二年,加檢校禮部尚書。少帝年 十九,猶有童心,昭上言講,聽政之暇,數召儒臣講論 經義。周廣順初,拜戶部尚書。顯德元年,遷兵部尚書。 二年,詔撰《制旨兵法》十卷,又撰《周祖實錄》三十卷,及 梁郢王均帝、後唐閔帝、廢帝、漢隱帝五朝《實錄》,梁二 主年祀寖遠,事皆遺失,遂不克修。餘三帝《實錄》皆藏 史閣。詔令詳定《經典釋文》《九經文字》、制科條式,及問 六璽所出,并議《三禮圖》、祭玉文、鼎釜等。昭援引經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