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3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自熹去國,𠈁胄勢益張。何澹為中司,首論「專門之學, 文詐沽名,乞辨真偽。」劉德秀仕長沙,不為張栻之徒 所禮,及為諫官,首論偽學之罪,偽學之稱自此始。胡 紘言:「比年偽學猖獗,圖為不軌。劉三傑以偽黨又變 而為逆黨。」姚愈論道學權臣,結為死黨,窺伺神器。乃 命直學士院高文虎草詔諭天下,於是攻偽學日急, 選人余嘉至上書乞斬熹。方是時,士之繩趨尺步、稍 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而熹日與諸生講學不休。熹 既沒,將葬,言者謂:「四方偽徒,期會送偽師之葬。會聚 之間,非妄談時人短長,則謬議時政得失。望令守臣 約束。」從之。嘉泰初,學禁稍弛。二年,詔熹以致仕除華 文閣待制,與致仕恩澤。後𠈁胄死,詔賜熹遺表恩澤, 諡曰文,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贈太師, 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始,熹少時,慨然有求道之志。父 松病亟,常屬熹曰:「籍溪胡原仲、白水劉致中、屏山劉 彥沖三人,學有淵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事之,而 惟其言之聽。」三人謂胡憲、劉勉之、劉子翬也。故熹之 學,既博求之經傳,復遍交當世有識之士。延平李侗 老矣,嘗學於羅從彥。熹歸自同安,不遠數百里徒步 往從之。其為學,大扺窮埋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 而以居敬為主。嘗謂「聖賢道統之傳,散在方冊;聖經 之旨不明,而道統之傳始晦。」於是竭其精力,以研窮 聖賢之經訓。所著有《易本義》《啟蒙》《蓍卦考誤》《詩集傳》 《大學》《中庸章句》《或問》《論語》《孟子集註》《太極圖通書西 銘解》《楚辭集註辨證》《韓文考異》。所編次,有《論孟集議》 《孟子指要》《中庸輯略》《孝經刊誤》《小學書》《通鑑綱目》《宋 名臣言行錄》《家禮近思錄》《河南程氏遺書》《伊洛淵源 錄》,皆行於世。熹歿,朝廷以其《大學》《語》《孟》《中庸訓說》立 於學官。又有《儀禮經傳通解》,未脫稿,亦在學官。平生 為文凡一百卷,生徒問答凡八十卷,《別錄》十卷。理宗 紹定末,祕書郎李心傳乞以司馬光、周敦頤、邵雍、張 載、程顥、程頤、朱熹七人列于從祀,不報。淳祐元年正 月,上視學,手詔以周、張、二程及熹從祀孔子廟。熹子 在紹定中為吏部侍郎。

黃榦

按《宋史道學黃榦傳》:「榦字直卿,福州閩縣人。父瑀,在 高宗時為監察御史,以篤行直道著聞。瑀沒,榦往見 清江劉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遠器時學,非所以處 子也』。因命受業朱熹。榦家法嚴重,乃以白母,即日行。 時大雪,既至,而熹他出,榦因留客邸,臥起一榻,不解 衣者二月,而熹始歸。榦自見熹,夜不設榻,不解帶,少」 倦則微坐一椅,或至達曙。熹語人曰:「直卿志堅思苦, 與之處甚有益。」嘗詣東萊呂祖謙,以所聞于熹者相 質正。及廣漢張栻亡,熹與榦書曰:「吾道益孤矣,所望 于賢者不輕。」後遂以其子妻榦。寧宗即位,授迪功郎。 丁母憂,學者從之講學於墓廬甚眾。熹作竹林精舍 成,遺榦書,有「他時便可請直卿代即講席」之語。及編 《禮書》,獨以喪、祭二編屬榦槁成。熹見而喜曰:「所立規 模次第,縝密有條理,他日當取所編家鄉邦國王朝 禮,悉倣此更定之。」病革,以深衣及所著書授榦,手書 與訣曰:「吾道之托在此,吾無憾矣。」訃聞榦持心喪三 年畢調,改知新淦縣,擢監尚書六部門,改知安慶府, 力辭去,入廬山,訪其友李燔、陳宓,相與盤旋玉淵、三 峽間,俛仰其師舊跡,講《乾坤》二卦於白鹿書院,山南 北之士皆來集。未幾,召除大理丞,不拜,遂歸里。弟子 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來編禮著書,日不暇給。夜與 之講論經理,亹亹不倦。借鄰寺以處之,朝夕往來,質 疑請益如熹時。俄命知潮州,辭不行。既歿後數年,以 門人請諡,諡「文肅。」有《經解》《文集》行於世。

張洽

按《宋史道學張洽傳》:「洽字元德,臨江之清江人。父緩, 第進士。洽少穎悟,從朱熹學,自六經傳註而下,皆究 其指歸。至干諸史、百家山經地志、老子浮屠之說,無 所不讀。嘗取《管子》所謂『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 通,鬼神將通之』之語,以為窮理之要。熹嘉其篤志,謂 黃榦曰:『所望以求斯道之傳,如二三君者不數人也』。」 嘉定元年中第,授袁州司理參軍。洽數以病請祠,至 是主管建昌仙都觀。時袁甫提點江東刑獄,甫以白 鹿書院廢弛,招洽為長。洽曰:「嘻,是先生之跡也,其可 辭。」至則選好學之士日與講說,而汰其不率教者。凡 養士之田乾沒於豪右者復之。學興,即謝病去。端平 初,除直祕閣。嘉熙元年,以疾乞致仕,十月卒,年七十 七。洽自少用力於敬,故以「主一」名齋。平居不異常人, 至義所當為,則勇不可奪。所著書有《春秋集注》《春秋 集傳》《左氏蒙求》《續通鑑長編事略》《歷代郡縣地理沿 革表》、文集。

陳淳

按《宋史道學陳淳傳》:淳字安卿,漳州龍溪人。少習舉 子業,林宗臣見而奇之,且曰:『此非聖賢事業也』。因授 以《近思錄》。淳退而讀之,遂盡棄其業焉。及朱熹來守 其鄉,淳請受教。熹曰:『凡閱義理,必窮其原,如為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