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3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閌所建明。閌又言:「建學之始,宜得老成以誘掖後進。」 乃薦全州文學師維藩,詔除國子錄。維藩,眉山人,精 《春秋》學,林栗其高弟也,故首薦之。新學成,閌奏補試 者六千人,且乞臨雍,繼率諸生上表以請。於是帝幸 太學,秦熹執經閌講《易泰卦》,賜三品服。胡寅聞之,以 書責閌曰:「閣下為師儒之首,不能建大論,明天人之 理,乃阿諛柄臣,希合風旨,求舉太平之典,欺天罔人 孰甚焉!平生志行掃地矣。」閌少宗程頤學。宣和末,楊 時為祭酒,閌為諸生。胡安國至京師,訪士於時,以閌 為首稱,由是知名。閌除禮部侍郎,帝因問閌:張九成 安否,明日復以問秦檜。檜疑閌薦,中丞李文會承檜 旨劾閌,出知筠州,不赴,卒。初,秦棣嘗使姚孚請婚,閌 辭之。其著述有《春秋集傳》行於世。

程大昌

按《宋史儒林程大昌傳》:「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寧人。十 歲能屬文,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第,主吳縣簿,未上,丁 父憂。服除,著《十論》,言當世事,獻於朝。宰相湯思退奇 之,欋太平州教授。明年,召為太學正,試館職,為祕書 省正字。孝宗即位,遷著作佐郎。當是時,帝初政,銳意 事功,命令四出,貴近或預密議。會詔百官言事,大昌」 奏曰:「漢石顯知元帝信己,先請夜開宮門之詔,他日 故夜還,稱詔啟關。或言矯制。帝笑,以前詔示之。自是 顯真矯制,人不復言。國朝命令,必由三省,防此弊也。 請自今被御前直降文書,皆申省審奏乃得行,以合 祖宗之規,以防石顯之姦。」又言:「去歲完顏亮入寇,無 一士死守,而兵將至今策勳未已,惟李寶捷膠西,虞 允文戰采石,實屠亮之階。今寶罷兵,允文守夔,此公 論所謂不平也。」帝稱善,遷為恭王府贊讀。遷國子司 業兼權禮部侍郎、直學士院。帝問大昌曰:「朕治道不 進,奈何?」大昌對曰:「陛下勤儉過古帝王,自女真通和, 知尊中國,不可謂無效。但當求賢納諫,修政事,則大 有為之業在其中,不必他求奇策,以幸速成。」又言:「淮 上築城太多,緩急何人可守?設險莫如練卒,練卒莫 如擇將。」帝稱善。除浙東提點刑獄。會歲豐,酒稅踰額, 有挾朝命請增額者,大昌力拒之,曰:「大昌寧罪去,不 可增也。」徙江西轉運副使,大昌曰:「可以興利去害,行 吾志矣。」會歲歉,出錢十餘萬緡代輸吉、贑、臨江、南安 夏稅折帛。清江縣舊有破坑、桐二堰,以捍江護田及 民居,地幾二千頃,後堰壞,歲罹水患且四十年。大昌 力復其舊。進祕閤修撰,召為祕書少監。帝勞之曰:「卿 朕所簡記監司,若人人如卿,朕何憂。」兼中書舍人。六 和塔寺僧以鎮潮為功,求內降給賜,所置田產仍免 科徭。大昌奏:「僧寺既違法置田,又移科徭於民,奈何 許之?況自修塔之後,潮果不齧岸乎?」寢其命。權刑部 侍郎,陞侍講兼國子祭酒。大昌言:「辟以止辟,未聞縱 有罪為仁也。今四方讞獄,例擬貸死,臣謂有司當守 法,人主察其可貸則貸之,如此,則法伸乎下,仁歸乎 上矣。」帝以為然。兼給事中。江陵都統制。率逢原縱部 曲敺百姓,守帥辛棄疾以言狀徙帥江西。大昌因極 論自此屯戍州郡,不可為矣。逢原由是坐削兩官,降 本軍副將。累遷權吏部尚書。言:「今日諸軍,西北舊人 日少,其子孫伉健者當教之戰陳,不宜輕聽離軍。且 禁衛之士,祖宗非獨以備宿衛而已,南征北伐,是嘗 為先鋒。今率三年輒補外,用違其長,即有征行,無人 在選,奈何始以材武擇之,而終以庸常棄之乎?願留 三衙勿遣。」會行中外更迭之制,力請郡,遂出知泉州。 汀州賊沈師作亂,戍將蕭統領與戰死,閩部大震。漕 檄統制裴師武討之,師武以未得帥符不行,大昌手 書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帥責,君可持吾書自解。」當是 時,賊謀攻城,而先使諜者衷甲縱火為內應。會師武 軍至,復得諜者,賊遂散去。遷知建寧府。光宗嗣位,徙 知明州,尋奉祠。紹熙五年,請老,以龍圖閤學士致仕。 慶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諡文簡。大昌篤學,於古今事 靡不考究,有《禹貢論》《易原雍錄》《易老通言》《攷古編》《演 繁露》《北邊備對》行於世。

林之奇

按《宋史儒林林之奇傳》:「之奇字少穎,福州候官人。紫 微舍人呂本中入閩,之奇甫冠,從本中學。時將試禮 部,行次衢州,以不得事親而反,學益力,本中奇之,由 是學者踵至。中紹興二十一年進士第,調莆田簿,改 尉長汀,召為祕書省正字,轉校書郎。會朝廷欲令學 者參用王安石三經義之說,之奇上言:『王氏《三經》率』」 為新法地,晉人以王何清談之罪,深於桀紂。本朝靖 康禍亂,考其端倪,王氏實負王、何之責。在孔孟書,正 所謂邪說詖行,淫辭之不可訓者。或傳金人欲南侵 之奇作書抵當路,以為久和畏戰,人情之常。金知吾 重於和,故常以虛聲喝我,而示我以欲戰之意。非果 欲戰,所以堅吾和。欲與之和,宜無憚「於戰,則其權在 我。」又言:「戰之所須不一,而人才為先。必求可與共患 難者,非得如龐士元所謂俊傑者不可也。」以痹疾乞 外,由宗正丞提舉閩舶,參師議,遂以祠祿家居,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