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3 (1700-1725).djvu/90

此页尚未校对

俶擾艱危之後,駐蹕東南,踰五十年,無纖毫之虞,則 根本之深可知矣。然文治可觀而武績未振,名勝相 望而幹略未優,故雖昌熾盛大之時,此病已見。是以 元昊之難,范、韓皆極一時之選,而莫能平殄,則事功 之不競,從可知矣。臣謂今日治體,視前代未備者,固 當激厲而「振起;遠過前代者,尤當愛護而扶持。」遷著 作郎,以末疾請祠歸。先是,書肆有書曰《聖宋文海》,孝 宗命臨安府校正刊行。學士周必大言:「《文海》去取差 謬,恐難傳後,盍委館職銓擇,以成一代之書?」孝宗以 命祖謙,遂斷自中興以前,崇雅黜浮,類為百五十卷 上之,賜名《皇朝文鑑》,詔除直祕閤。時方重職名,非有 功不除。中書舍人陳揆駁之,孝宗批旨云:「館閤之職, 文史為先。祖謙所進,採取精詳,有益治道,故以寵之, 可即命詞。」揆不得已草制。尋主管沖祐觀。明年,除著 作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卒,年四十五,諡曰成。祖謙學 以關、洛為宗,而旁稽載籍,不見涯涘,心平氣和,不立 崖異,一時英偉卓犖之士,皆歸心焉。少卞急,一日誦 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忽覺平時忿懥渙然冰 釋。朱熹嘗言:「學如伯恭,方是能變化氣質。」其所講畫, 將以開物成務。既臥病而任重道遠之意不衰,居家 之政,皆可為後世法。修《讀詩記》《大事記》,皆未成書。考 定《古周易》《書說》《閫範》《官箴》《辨志錄》《歐陽公本末》,皆行 於世。晚年會友之地曰「麗澤書院」,在金華城中。既沒, 郡人即而祠之。子延年。

蔡元定

按《宋史儒林蔡元定傳》:「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陽人。生 而穎悟,八歲能詩,日記數千言。父發,博覽群書,號牧 堂老人,以程氏《語錄》、邵氏《經世》、張氏《正蒙》授元定曰: 『此孔、孟正脈也』。元定深涵其義,既長,辨析益精。登西 山絕頂,忍飢啖薺讀書,聞朱熹名,往師之。熹扣其學, 大驚曰:『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列』。遂與對榻,講論」 諸經奧義。每至夜分,四方來學者,熹必俾先從元定 質正焉。太常少卿尤袤、祕書少監楊萬里聯疏薦於 朝,召之,堅以疾辭,築室西山,將為終焉之計。時韓𠈁 冑擅政,設偽學之禁以空善類,臺諫承風,專肆排擊, 然猶未敢誦言攻朱熹。至沈繼祖、劉三傑為言官,始 連疏詆熹,併及元定。元定簡學者劉礪曰:「化性起偽, 烏得無罪?」未幾,果謫道州。州縣捕元定甚急,元定聞 命,不辭家即就道。熹與從游者數百人餞別蕭寺中, 坐客興嘆,有泣下者。熹微視元定,不異平時,因喟然 曰:「友朋相愛之情,季通不挫之志,可謂兩得矣。」元定 賦詩曰:「執手笑相別,無為兒女悲。」眾謂宜緩行,元定 曰:「獲罪於天,天可逃乎?」杖屨,同其子沉行三千里,腳 為流血,無幾微見顏面。至舂陵,遠近來學者日眾,州 士子莫不趨席下以聽講說。有名士挾才簡傲,非笑 前修者,亦心服謁拜,執弟子禮甚恭。人為之語曰:「初 不敬,今納命。」愛元定者,謂宜謝生徒,元定曰:「彼以學 來,何忍拒之?若有禍患,亦非閉門塞竇所能避也。」貽 書訓諸子曰:「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勿以吾得罪 故。」遂懈。一日,謂沉曰:「可謝客,吾欲安靜以還造化舊 物。」閱三日卒。𠈁冑既誅,贈迪功郎,賜諡文節。元定於 書無所不讀,於事無所不究,義理洞見大原,下至圖 書、禮樂制度,無不精妙。古書奇辭奧義,人所不能曉 者,一過目輒解。熹嘗曰:「人讀《易》書難,季通」讀難《書》《易》。 熹疏釋《四書》及為《易詩傳》《通鑑綱目》,皆與元定往復 參訂,《啟蒙》一書,則屬元定起槁。嘗曰:「造化微妙,惟深 於理者能識之,吾與季通言而不厭也。」及葬,以文誄 之曰:「精詣之識,卓絕之才,不可屈之志,不可窮之辨, 不復可得而見矣。」學者尊之曰「西山先生。」其平生問 學,多寓於熹。書集中所著書,有「《大衍詳說》《律呂新書》 《燕樂原辯》《皇極經世》《太元潛虛指要》《洪範解》《八陣圖 說》」,熹為之序。子淵、沉,皆躬耕不仕。淵有《周易訓解》。

蔡沉

按《宋史儒林蔡元定傳》:「沉字仲默,少從朱熹游,熹晚 欲著書,傳未及為,遂以屬沉。《洪範》之數,學者久失其 傳,元定獨心得之,然未及論著,曰:『成吾書者,沉也。沉 受父師之託,沈潛反復者數十年,然後成書,發明先 儒之所未及。其於《洪範》數,謂體天地之撰者,《易》之象, 紀天地之撰者,《範》之數。數始於一奇,象成於二偶,奇 者,數之所以立,偶者數之所以行。故二四而八,八卦 之象也;三三而九,九疇之數也』。」由是八八而又八八 之為四千九十六,而象備矣;九九而又九九之為六 千五百六十一,而數周矣。《易》更四聖,而象已著,範錫 神禹,而數不傳。後之作者,昧象數之原,窒變通之妙, 或即象而為數,或反數而擬象,牽合傅會自然之數 益晦焉。始從元定謪道州,跋涉數千里,道楚、粵窮僻 處,父子相對,常以理義自怡悅。元定沒,徒步護喪以 還。有遺之金而義不可受者,輒謝卻之,曰:「吾不忍累 先人也。」年僅三十,屏去舉子業,一以聖賢為師。隱居 九峰,當世名卿物色,將薦用之,沉不屑就。次子抗,別 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