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5 (1700-1725).djvu/116

此页尚未校对

目》,閟而不行。中統改元,陵川郝伯常先生使宋,被留 儀真,執不得還,就買書作《續漢史》。既脫槁,會同僚苟 正甫諸公,飲至數行,忽長嘆曰:「某辛苦十餘年,莫不 被高頭巾輩已做了也?」皆對云:「不聞之。」至元丁亥,予 分臺江西,購得蕭常《續漢書》全部,因喟然曰:「惜乎郝 君不及見此。」

《讀史訂疑》:「《班史張安世傳》,安世兄賀,有一子,早死,無 子。子安世小男彭祖,宣帝以賀舊恩,賜諡陽都哀侯。 彭祖封陽都侯,明為賀嗣。而文乃曰賀弟子侍中關 內侯彭祖,何也?又曰賀有孤孫霸,年七歲,拜為散騎 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此益可疑。既云子 死無子,而孤孫霸何從生?既名為孫,何不令襲爵,而 以弟子襲耶?傳中言安世子千秋延壽,《彭祖傳》末復 敘千秋之才,為霍光所歎。千秋長而才當襲,然竟以 延壽嗣侯,必千秋早死,亦當道出此等處,亦未可謂 不疏也。 《前漢書。游俠傳》:「遂族郭解翁伯。」解族滅,當 無後,而《後漢書。郭伋傳》:「高祖父解,武帝時以任俠聞」, 為伋曾祖父者何人也?《蔡文姬傳》:「曹操」素與邕善,痛 其無嗣,蔡伯喈後絕矣。晉《蔡充別傳》乃曰:「充祖睦,蔡 邕孫也。」睦父為邕子,竟是何人?又《邕女傳》止云文姬, 《晉羊祜傳》云:「祜,蔡邕外孫。」其母必非文姬矣,豈邕尚 有別女耶?至祜討吳功,當進爵土,以乞舅子蔡襲,襲 得為關內侯,是襲又伯喈孫也。伯喈遂有兩孫,何得 云無後耶?及觀《蔡豹傳》云:祖睦是蔡邕叔父質之後 也。睦又非邕孫矣。豈邕本無後,而蔡氏以睦父後之 耶? 偶閱古今來紕漏之事,不檢點而輕于著述者, 六臣註:《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謂謝安與王 導共破苻堅十歲兒,皆能笑其繆。何良俊《集語林》註: 陳咸用漢祖臘云:「御史大夫陳萬年子咸,亢直有異 才,官廷尉監,累遷尚書。是以兩《漢書》為一傳,兩陳咸 為一陳咸也。萬年子咸以憂卒於成帝世後;咸是陳 寵曾祖,卒於王莽篡漢後,年代相遠,官不同,地亦不 同。」茅鹿門坤《批評漢書史丹傳》云:「丹之不附定陶太 后,卒以免官一節,乃其大節也。《漢書》何不以見之本 傳,而以附之《傅喜傳》,似非《史記》大體處。」其《批師丹傳》 立定陶王為皇太子,以丹為太子太傅云「輔太子」一 節,本丹一生功業,而一節本末亦具在,此。是始終以 史丹、師丹為一人也。史丹所護太子乃成帝,師丹所 傅太子乃哀帝。史丹卒於成帝世,不附定陶太后哀 帝時事,《漢書》明書是師丹,與史丹何與,而妄批至此? 若謂批評本謂師丹,則《師丹傳》敘不附丁、傅尤明,何 以云附之《傅喜傳》也?《陳咸傳》稍隱,且註誤猶可恕。鹿 門既譏彈班氏,不應譌繆至此,豈刻者非其手筆,或 他人傅會而誤刻耶?至又批《李廣利傳》曰:「武帝以寵 李姬,欲封其兄弟,遽行萬里,開邊釁,卒困中國。」已而 以巫蠱事案:誅李姬,而李廣利以貳師將沒於匈奴, 天道好還如此。案誅李姬,不知何㨿。坤素博洽,豈《李 夫人傳》及詩竟終身不寓目耶?巫蠱事在李亡後,弟 延年以此誅耳。恐誤後學,不得不一拈出辨之。 《戒庵漫筆》:楊王孫《西京雜記》云:楊貴字王孫。文翁,張 崇文《歷代小誌》云:文翁姓名黨,字仲翁。《壺關三老》,荀 悅《漢紀》云:「令狐茂,此三人名,足以補班史之闕。」 《南窗紀談》:漢武帝元朔三年詔曰:「夫刑罰所以防姦 也,內長文所以見愛也。以百姓之未洽於教化,朕嘉 與士大夫維新厥業,抵而不解,其赦天下。」「內長文」之 語了不可解。張晏曰:「長文,長文德也。」師古曰:「詔言有 文德者,即親內而崇長之,所以見仁愛之道。見謂顯 示也。」顏氏之說,雖比張晏為詳,然終不能服文意。許 少尹右丞言:「『往年江南舊本,乃以『內』為『而』」「文』為史傳 寫之誤,容或有此,而其義通矣。」近見一士人言:「『前輩 校正本,乃以『內』為『而』」,「『長』為『肆』」,「文』為赦,所以見愛,其於 下文尢為貫穿,但改字太多,不知果有所㨿否?」歐公 云:「讀《書》有不通,因改易本文而傅會之,最為解經者 之敝。」此言蓋譏鄭氏也。近世學者,多或不免如此。 《野客叢談》,《漢書》袁種告盎飲亡何,《史記》謂曰「飲亡苛」, 二義不同。僕謂何苛二字,古者通用,實一義耳。觀《漢 書·賈誼傳》謂「大譴大何」,《新書》謂「大譴太苛」,可証也。《史 傳》又有傳寫譌舛而認以為正文,如《漢書·衛綰傳》「不 孰何綰」,而《史記》作「不譙呵綰」,疑《史記》謂「不誰何綰」,傳 寫誤以為譙呵也。又如《史記》謂「大將軍出窳渾」,《漢書》 則曰「出寘渾」,《漢書》謂禽黎為河綦侯,《功臣表》則曰「烏 黎。」此類甚多,往往因其字文而魚魯之耳。

《漢書》郭解「為人靜悍」,師古注:「性沈靜而勇悍。」《史記》則 曰:「為人精悍」,非靜字也。《漢書》又曰:「藏命作姦,剽攻休 乃鑄錢掘冢」,師古注:「藏命作姦。」剽攻者,藏亡命之人。 剽刦也,攻謂穿窬而盜也。休乃鑄錢。掘冢者,不報仇, 剽刦則鑄錢發冢也。然驗以《史記》之文,則藏命作姦, 剽攻不休,及鑄錢掘冢,較之班史,添一「不」字,以「乃」字 為「及」字,其文勢不同如此。又《漢書劇孟傳》曰:「條侯為 太尉,乘傳東將,至河南,得劇孟。」師古謂:「乘傳東將」者, 乘傳車東出為大將也。《史記》則曰:「乘傳車將至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