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承《後漢書》一百三十三卷,又錄一卷。
薛瑩《後漢記》一百卷。
劉義慶《後漢書》五十八卷。
華嶠《後漢書》三十一卷。
謝沈《後漢書》一百二卷,又《外傳》十卷
袁山松《後漢書》一百一卷,又錄一卷
范曄《後漢書》九十二卷,又《論贊》五卷, 劉昭《補注後漢書》五十八卷
張瑩「《漢南紀》五十八卷。」
劉熙注范曄《後漢書》一百二十二卷, 蕭該《後漢書音》三卷
劉芳「《後漢書音》一卷。」
臧兢「《後漢書音》三卷。」
章懷太子賢注《後漢書》一百卷。〈注〉《賢命》劉訥、言格希 元等注:
韋機《後漢書音義》二十七卷。
《宋史藝文志》
《正史》
范曄《後漢書》九十卷。〈注〉章懷太子李賢注, 劉昭補注《後漢志》三十卷。
吳仁傑「《兩漢刊誤補遺》十卷。」
《宋鄭樵通志》
《正史》
《東觀漢記》一百四十三卷。〈注〉《起光武記》注「至靈帝」,長 水校尉劉珍等撰。
《後漢書》一百三十卷。〈注〉無帝紀吳武陵太守謝承撰 《後漢記》一百卷。〈注〉晉散騎常侍薛瑩撰。
《續漢書》八十三卷。〈注〉晉祕書監司馬彪撰。
《後漢書》九十七卷。〈注〉《隋得》十七卷,《唐》得三十一卷,晉 少卿華嶠撰。
《後漢南紀》五十八卷。〈注〉晉江州從事張瑩撰。
《後漢書》一百一卷。〈注〉晉祕書監袁山松撰。
《後漢書》九十七卷。〈注〉宋太子詹事范曄撰 《後漢書》五十八卷。〈注〉梁剡令劉昭《補注》。
《後漢書》一百二十二卷。〈注〉范曄本劉熙注 「《後漢書》一百卷。」〈注〉章懷太子賢注。
《後漢書音義》二十七卷。〈注〉韋機撰。
《後漢書音》一卷。〈注〉後魏太常劉芳撰。
《後漢音訓》三卷。〈注〉陳宗道先生臧兢撰。
《後漢外傳》十卷。〈注〉謝沈撰。
《後漢音》三卷。〈注〉蕭該撰。
《後漢書纘》十八卷。〈注〉范曄撰 《後漢書鈔》三十卷。〈注〉葛洪撰。
《後漢書論贊》五卷。〈注〉范曄撰 《後漢尚書》六卷。〈注〉孔衍撰。
前後漢著《明論》二十卷。
《三史刊誤》四十五卷。〈注〉宋朝余靖等撰。
《三史要略》三十卷。〈注〉張溫撰。
《三史菁英》三十卷。
右《後漢》。〈注〉二十四部,一千三百一十六卷。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
《正史》
《後漢書》凡十卷,志三十卷。
晁氏曰:宋范曄撰。《十帝紀》、八十列傳。唐高宗令章懷太子賢與劉訥、言格、希元等作註。初,曄令謝儼撰志,未成,而曄伏誅,儼悉蠟以覆車。梁世劉昭得舊本,因補註三十卷。觀曄《與甥姪書》,敘其作書之意,稱「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如此者。」 又謂諸敘論筆勢放縱,實天下之奇作,往往不減《過秦論》。常以此擬班氏,非但不愧之而已,其自負如此。然世多譏曄創為《皇后紀》,及采《風俗通》中王喬、《抱朴子》中左慈等詭譎事,列之于傳,又贊辭佻巧,失史之體云。
陳氏曰:按《唐·藝文志》,為《後漢史》者,有謝承、薛瑩、司馬彪、劉義慶、華嶠、謝沈、袁山松七家,其前又有劉珍等《東觀記》,至曄乃刪取眾書,為一家之作。其自視甚不薄,然頗有略取前人舊文者,注中亦著其所從出,至於論後有贊,尤自以為傑思,殆無一字虛設。自今觀之,幾於贅矣。
又曰:「《志》三十卷,晉祕書監河內司馬彪紹統撰,梁剡令平原劉昭宣卿補註。」 曄本書《隋》、唐《志》皆九十七卷,今書紀、傳共九十卷,蓋未嘗有志也。劉昭所注,乃司馬彪《續漢書》之八《志》爾。序文固云:「范志今闕」 ,乃借舊志注以補之。其與范氏紀、傳自別為一書。其後紀傳孤行,而志不顯。至本朝乾興初,判國子監孫奭始建議校勘,但云「補亡借闕」 ,而不著其為彪書也。《館閣書目》乃直以百二十卷,併稱曄撰,益非是。今考章懷注所引,稱《續漢志》者,文與《今志》同,信其為彪書不疑。彪,晉宗室高陽王睦之長子,多所著述,注《莊子》及《九州春秋》之類是也。
《朱子語錄》曰:「劉昭《補志》於冠幘車服尤詳前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