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5 (1700-1725).djvu/13

此页尚未校对

副,以成大業。凡事詳於內者略於外,備於外者簡於 內。先儒孔晁亦以為然。自鄭眾、賈逵、王肅、虞翻、唐固、 韋昭之徒,並治其章句,申之注釋,為《六經》流亞,非復 諸子之倫。自餘名儒碩士,好是學者,不可勝紀。歷世 離亂,經籍亡逸,今此書唯韋氏所解傳於世,諸家章 句遂無存者。然觀韋氏所敘,以鄭眾、賈逵、虞翻、唐固 為主而增損之,故其注備而有體,可謂一家之名學。 唯唐文人柳子厚作《非國語》二篇,攟摭《左氏》,章外微 細,以為詆訾,然未足掩其鴻美。《左》篇今完,然與經籍 並行無損也,庸何傷於道?因略記前世名儒傳學姓 氏別之。

後漢大司農鄭眾字仲師,作《國語章句》,亡其二篇。漢侍中賈逵字景伯,作《左氏春秋》及《國語解詁》五十一篇,《左傳》三十篇,《國語》二十一篇。《隋志》云「二十卷。」 唐已亡。

魏中領軍王肅字子雍作《春秋外傳國語章句》一卷。《隋志》云:梁有二十二卷,《唐志》亦云二十二卷,吳侍御史虞翻字仲翔注;《春秋外傳國語》二十一卷,吳尚書僕射唐固字子正注;《春秋外傳國語》二十一卷。

吳中書僕射、侍中、高陵亭侯韋昭字弘嗣注《春秋外傳國語》二十一卷《隋志》云二十二卷。《唐志》二十一卷,與今見行篇次同。

晉五經博士孔晁注《春秋外傳國語》二十卷,《唐志》二十一卷。

右按古今卷第,亦多不同,或云二十一篇,或二十二卷,或二十卷。然據《班志》,最先出,賈逵次之,皆云二十一篇,此實舊書之定數也。其後或有損益,蓋諸儒章句,煩簡不同,析簡并篇,自名其學,蓋不足疑也。要之《藝文志》為審矣。又按先儒未有為國語音者,蓋外內傳文多相涉,字音亦通故邪?然近世傳《舊音》一篇,不著撰人名氏,尋其說乃唐人也。何以證之?據解犬戎樹惇,引鄯州羌為說。夫改善鄯國為州,自唐始耳。然其音簡陋,不足名書,時出異聞,義均雞肋。庠因暇輒記其所闕,不覺盈篇。今因舊本而廣之,凡成三卷。其字及切,除存本說外,悉以陸德明《經傳釋文》為主。亦將稽舊學,除臆說也。唯陸音不載者,則以《說文》《字書》《集韻》等附益之,號曰《國語補音》。其間闕疑,請俟鴻博。非敢傳之達識,姑以示兒曹云。

明張一鯤合刻韋宋國語二十卷

按一鯤自序世傳左氏書二一春秋傳一八國語語中記其國中事堇菫什一耳而上徹于七律六閒斗柄天黿之遠下逮乎三綱五際忠文仁讓之教鉅包

「乎千品、萬官、億醜、九畡之眾,微及於鯤、鮞、麑䴠、𪃟卵、 蚳蠡之細,幽闡乎回祿、夷羊、檮杌、鸑鷟之怪,明著於 首領、股肱、手拇、毛髮之顯,幽章咸紀,鴻纖並載,故猶 曰《春秋外傳》」也。語名外傳,則傳內傳也。劉成國曰:「《春 秋》以魯為內,以諸國為外。《國語》記諸君臣相與言語 謀議之得失,傳外國事也。營朝室者,內而宮、堂廟闈」, 大扃小扃嚴,而門阿五雉,宮隅七雉,城隅九雉。垣墉 言言,籬柵詵詵,而後稱完室。夫堂皇之內與城圍之 外,均之不可兩敝之居也。猶之魯之《傳》與夫諸國之 語,均之不可兩亡之書也。外者,所以翼其內而固之 也。巫之者曰富而艷,非之者曰詞多淫誣,不概於聖。 䎒䎒乎井蛙、東海若之譏,而毛嬙、西子不幸見之,鳥 鱗也,駭而遁矣。至言忤於耳而倒於心,非明智莫之 能信於《左氏》,曷與焉?古今難史,史郵難于亂世。夫子 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閔世亂也。」當周之盛,內史掌 王之八枋,掌敘事策命;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 掌三皇五帝之書官司書,書紀事。故文、武、成、康、穆、昭 之世,班班如指掌,迨其標季主自為國,國自為乘,今 所憑者《春秋傳》語與《七國策》數書,而猶巫且非,則必 其出於汲冢石函者始足憑耶?太史公之收採,劉中 壘之讎校,王恭懿之章句,與夫鄭、虞、韋、唐諸君之注 疏,夫豈不義,而甘為之忠臣與?先是,同年李惟中刻 《內傳》於督學署中,不佞與郭相奎取《外傳》各分四國 訂之,註仍韋氏,蓋以宋氏《補音》條註其下,字畫剞劂, 一放《內傳》,庶幾稱左氏完書云。後學巴郡張一鯤撰。

國語部彙考三

《漢書藝文志》

春秋

《國語》二十一篇。左丘明著。

《新國語》五十四篇。劉向分《國語》。

《隋書經籍志》

春秋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卷。賈逵注。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一卷。虞翻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