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5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思欲續成先志,潤色舊史。輒黜陟陞降,改定篇目,其

有不備,並採諸典籍,以補闕遺。其百三十篇之贊,記 非周悉,並更申而述之,附於眾篇之末。雖曰狂簡,必 有可觀。其所改更,具條於後。至如徐廣,唯略出音訓, 兼記異同,未能考覈是非,解釋文句。其裴駰實亦後 進名家,博採群書,專取經傳訓釋,以為集解。然則時 有冗長,至於盤根錯節,殘缺紕繆,咸拱手而不言,斯 未可謂通學也。今輒按古今,仍以裴駰為本,兼自見 愚管,重為之註,號曰《小司馬史記》。然前朝顏師古止 註《漢史》,今並謂之《顏氏漢書》。貞雖位不逮顏公,既補 舊史,兼下新意,亦何讓焉?

司馬貞史記索隱三十卷

按貞自序史記者漢太史司馬遷父子之所述也遷自以承五百之運繼春秋而纂是史其褒貶覈實頗亞於丘明之書於是上始軒轅下訖天漢作十二本

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凡一百三十篇,始 變《左氏》之體。而年載悠邈,簡冊闕遺,勒成一家,其勤 至矣。又其屬稿,先據《左氏》《國語》《系本》《戰國策》《楚漢春 秋》及諸子百家之書,而後貫穿經傳,馳騁古今,錯綜 檃括,各使成一國一家之事。故其意難究詳矣。比於 班書,微為古質,故漢晉名賢,未知見重。所以魏文侯 「聽古樂則唯恐臥」,良有以也。逮至晉末,有中散大夫 東莞徐廣,始考異同,作《音義》十三卷。宋外兵參軍裴 駰又取經傳訓釋作《集解》,合為八十卷,雖粗見微意, 而未窮計論。南齊輕車錄事鄒誕生亦作《音義》三卷, 音則微殊,義則更略。爾後其學中廢。貞觀中,諫議大 夫、崇賢館學士劉伯莊達學宏才,鉤「深探賾,又作《音 義》二十卷,比於徐、鄒,音則具矣。殘文錯節,異音微義, 雖知獨善,不見旁通,欲使後人,從何准的。貞謏聞陋 識,頗事鑽研,而家傳是書,不敢失墜。初欲改更舛錯, 裨補疏遺,義有未通,兼重註述。然以此書殘缺雖多, 實為古史,忽加穿鑿,難允物情。今止探求異聞,採摭 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演文釋註,又為《述 贊》,凡三十卷,號曰《史記索隱》。雖未敢藏之書府,亦欲 以貽厥孫謀云。

按貞後序夫太史公紀事上始軒轅下訖天漢雖博采古文及傳記諸子其間殘缺蓋多或訪搜異聞以成其說然其人好奇而詞省故事覈而文微是以後

之學者多所未究。其班氏之書,成於後漢,彪既依遷 而述,所以條流更明,且又兼采眾賢,群理畢備,故其 旨富,其詞文,是以近代諸儒,共所鑽仰,其訓詁蓋亦 多門。蔡謨《集解》之時,已有二十四家之說,所以於文 無所滯,於理無所遺。而太史公之書,既上序軒黃,中 述戰國,或得之於名山壞宅,或取之以舊俗風謠,故 其殘文斷句,難究詳矣。然古今為註解者絕省,《音義》 亦希。始後漢延篤乃有《音義》一卷,又別有《音隱》五卷, 不記作者何人。近代鮮有二家之本。宋中散大夫徐 廣作《音義》一十卷,唯記諸本異同,於義少有解釋。又 中兵郎裴駰,亦名家之子也,作《集解註》本,合為八十 卷,見行於代,仍云亦有《音義》。前代久已散亡。南齊輕 車錄事鄒誕生亦撰《音義》三卷,音則尚奇,義則罕說。 隋祕書監柳顧言尢善此史,劉伯莊云「其先人曾從 彼公受業,或音解,隨而記錄,凡三十卷。」隋季喪亂,遂 失此書。伯莊以貞觀之初,奉敕於弘文館講授,遂采 鄒、徐二說,兼記憶柳公音旨,遂作《音義》三十卷。音乃 周備,義則更略。惜哉!古史微文,遂由數賢祕寶,故其 學殆絕。前朝吏部侍郎許子儒,亦作《註義》,不睹其書。 崇文館學士張嘉會,獨善此書,而無註義。貞少從張 學,晚更研尋,初以殘缺處多,兼鄙褚少孫誣謬,因憤 發而補《史記》,遂兼註之,然其功殆半。乃自唯曰:「千載 古良史,難更紬繹。」於是撰《音義》,重作《贊述》,蓋欲以剖 盤根之錯節,遵北轅於司南也。凡為三十卷,號曰《史 記索隱》云。

張守節史記正義三十卷

按守節自序史記者漢太史公司馬遷作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南游江淮講學齊魯之都紹太史繼春秋括文魯史而包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而摭

《楚漢春秋》,貫紬經傳,旁搜史子,上起軒轅,下既天漢, 作《十二本紀》,帝王興廢悉詳。三十世家,君國存亡畢 著;《八書》贊陰陽禮樂,十表定代系年封,《七十列傳》,忠 臣孝子之誠備矣。筆削冠于史籍,題目足以經邦。裴 駰服其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 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自劉向、揚雄皆稱良 史之才。況墳典湮滅,簡策闕遺,比之《春秋》,言辭古質, 方之兩漢,文省理幽,守節涉學,三十餘年,六籍九流, 地里蒼雅,銳心觀採,評史漢詮眾訓釋而作正義,郡 國城邑,委曲申明,古典幽微,竊探其美,索理允愜,次 舊書之旨,兼音解註,引致旁通,凡成三十卷,名曰《史 記正義》。發揮膏肓之辭,思濟滄溟之海。未敢侔諸祕 府,翼訓詁而齊流。庶貽厥子孫,世疇茲史。於時歲次 丙子,開元二十四年八月殺青斯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