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5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七十四卷目錄

 史記部紀事

 史記部雜錄

經籍典第三百七十四卷

史記部紀事

《史記龜策傳》:「褚先生曰:『臣以通經術,受業博士,以高 第為郎,幸得宿衛,出入宮殿中,十有餘年,竊好』」《太史 公傳》。

《漢書楊敞傳》:「敞子忠,忠弟惲,惲母,司馬遷女也。惲始 讀外祖太史公記,頗為《春秋》,以材能稱。好交英俊諸 儒,名顯朝廷。」

《西京雜記》:「司馬遷發憤作《史記》百三十篇,先達稱為 良史之才。」其以伯夷居列傳之首,以為善而無報也。 為《項羽本紀》以踞高位者,非關有德也。及其序屈原、 賈誼,辭旨抑揚,悲而不傷,亦近代之偉才。

漢承周史官,至武帝,置太史公。太史公司馬談世為 太史。子遷年十三,使乘傳行天下,求古諸侯《史記》,續 孔氏古文序世事,作傳百三十卷,五十萬字。談死,子 遷以世官復為太史公,位在丞相下。天下上計,先上 太史公,副上丞相。太史公序事,如古《春秋》法。司馬氏 本古周史佚後也,作《景帝本紀》,極言其短及武帝之 過,帝怒而削去之。後坐舉李陵,陵降匈奴,下遷蠶室, 有怨言,下獄死。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太史公文書事 而已,不復用其子孫。

《後漢書楊終傳》:「終拜校書郎,受詔刪太史公書為十 餘萬言。」

《三國志魏書王肅傳》:「『肅以常侍領祕書監,帝問司馬 遷以受刑之故,內懷隱切,著《史記》,非貶孝武,令人切 齒』。對曰:『司馬遷記事不虛美,不隱惡。劉向、揚雄服其 善敘事,有良史之才,謂之實錄。漢武帝聞其述《史記》, 取孝景及己《本紀》覽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 兩紀有錄無書,後遭李陵事,遂下遷蠶室。此為隱切, 在孝武而不在于史遷也。

《蜀書張裔傳》:「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治《公羊春秋》, 博涉《史》漢。汝南許文休入蜀,謂裔幹理敏捷,是中夏 鍾元常之倫也。」

《晉書張輔傳》:「輔歷梁州刺史,嘗論班固、司馬遷云:『遷 之著述,辭約而事舉,敘三千年事唯五十萬言,班固 敘二百年事乃八十萬言,煩省不同,不如遷一也。良 史述事,善足以獎勸,惡足以監誡,人道之常。中流小 事,亦無取焉,而班皆書之,不如二也。毀貶晁錯,傷忠 臣之道,不如三也。遷既造創,固又因循,難易益不同』」 矣。又遷為蘇秦、張儀、范雎、蔡澤作傳,逞辭流離,亦足 以明其大才。故述辯士則辭藻華靡,敘實錄則隱核 名檢,此所以遷稱《良史》也。

《孝友傳》:「劉殷有七子,五子各授一經,一子授太史公, 一子授《漢書》。一門之內,七業俱興,北州之學,殷門為 盛。」

《宋書裴松之傳》:「松之子駰,南中郎參軍,注司馬遷《史 記》,行於世。」

《南齊書文學崔慰祖傳》:慰祖與從弟緯書云:「常欲更 注遷、固二史,採《史》《漢》所漏二百餘事在廚簏,可檢寫 之,以存大意。」

《梁書曹景宗傳》:「景宗字子震,頗愛史書。每讀穰苴、《樂 毅傳》,輒放卷嘆息曰:『丈夫當如是』。」

《文學傳》:「袁峻字孝高,天監六年,直文德學士省,抄《史 記》《漢書》各為二十卷。」

《陳書陸瓊傳》:「第三子從典,仕隋,除著作佐郎。右僕射 楊素奏從典續司馬遷《史記》,迄于隋,其書未就。」 《蘇州府志》:「陸慶,字士季,從同郡顧野王學《司馬史》,仕 陳,桂陽府左常侍。」

《隋書李密傳》:「密父寬,柱國、蒲山郡公,號為名將。密師 事國子助教包愷,受《史記》,勵精忘倦,愷門徒皆出其 下。」

《儒林傳》:「包愷從王仲通受《史記》,尤稱精究。」

《唐書王綝傳》:「綝字方慶,以字顯。起越王府參軍,受司 馬遷、班固二史于記室任希古,希古它遷就,卒其業。」

按舊唐書方慶年十六就希古受史記漢書希古遷太子舍人隨之卒業

《郗士美傳》:「父純,字高卿,舉進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士 美年十二,通《史記》《漢書》,皆能成誦。」

《孝友傳》:「陸南金祖士季,從同郡顧野王學司馬史,仕 隋為越王侗記室兼侍讀,貞觀初學士。」

《儒學傳》:「尹愔父思貞,字季弱,《續史記》未就,夢天官麟 臺交辟,寤而會親族敘訣,二日卒,年四十。」

《舊唐書劉伯莊傳》:「龍朔中,兼授崇賢館學士,撰《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