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5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而不可為者,當時有汙名而可為者,子孫以家成;廉 吏而可為者,當時有清名而不可為」者,子孫困窮,披 褐而賣薪,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貧。獨不見楚相孫 叔敖,廉潔不受錢。味其語,憤世嫉邪,含思哀怨,過于 慟哭,比之《史記》所書遠勝,聽者安得不感動也!歐陽 公《集古錄》謂《微斯碑》,世遂不復知。叔敖名饒,又謂碑 亦罕傳。余以《集錄》二十餘年間求之,乃得之云。孫叔敖 陳仁子曰:「漢初不知尊孟子遷也,以孟、荀同傳,已為 不倫,更以騶子、淳于髡等雜之,何卑孟邪?」按史法有 牽連得書者,有借客形主者。太史公嘆孟子所如不 合,而騶子、淳于髡之流棼棼焉。尊禮于世,正以見碔。 輕售而璞玉不剖,汗血空良而駑馬競逐,其寄嘅 深矣。仁子反見,謂為「卑孟」,是不知文章之賓主故也。 陳仁子不知文章賓主

《范睢傳》:睢入秦,變姓名為張祿學者,蓋不知秦先時 自有張祿也。初,孟嘗君柄齊,悅張祿先生之教,奉之 黃金百斤,文織百純,祿辭而不受。他日謂孟嘗君曰: 「夫秦,四塞國也,遊宦者不得入焉。願君為吾為丈尺 之書,寄我于秦王,我往而遇乎,固君之入也;往而不 遇乎,雖人求間謀,固不遇矣。」孟嘗君曰:「敬聞命。」因為 之書,寄之秦王,往而大遇。考之田文之卒,在范睢未 入秦之先,則張祿之入秦,居范睢之前久矣。睢入秦 而踵名張祿,豈祿嘗有聞於諸侯,秦將令睢冒其名 以誑鄰國耶?張祿

太史公歿于武帝末年,而《賈誼傳》言「賈嘉最好學,至 孝昭時列為九卿。」《相如傳》引揚雄「為靡麗之賦,勸百 風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則其文為後人 所殽亂者多矣。古書喪真,可為嘆息。史記多為後人殽亂 《刺客傳》敘聶政事,極其形容,殆自抒其憤激云耳。于 《年表》則書「盜殺韓相俠累」,蓋太史公之權衡審矣。又 如列孔子于《世家》,老子于《列傳》,而且與申、韓相埒,亦 曷嘗先黃、老而後《六經》哉?然則後人之譏遷者,悉瞇 語也。史公權衡

史公會稡,眾說成書,時月先後,不能盡合。如韓、魏時 處戰國,而《滑稽傳》云「其君陪楚莊王葬馬」,扁鵲醫虢 公,而《傳》云「與趙簡子同時。」又遷序漢,專據陸賈。如酈 生之初謁沛公,高祖之長歌鴻鵠,文句既殊,事理盡 異。又韓王名信都,而去都留信使,其名姓全同淮陰。 前輩譏其疏漏,蓋不盡無也。史公疏漏

程伊川云:「子長著作,微情妙旨,寄之文字蹊徑之外; 孟堅之文,情旨盡露于文字蹊徑之中。讀子長文,必 越浮言者始得其意,超文字者乃解其宗。班氏之文 章,亦稱博雅,但一覽之餘,情辭俱盡。」此班、馬之分也。 評《史》《漢》者獨此語為覈。張輔以文字多寡為優劣,此 何足以論班、馬哉!伊川評班馬

太史公《匈奴傳贊》曰:「孔氏著《春秋》,隱桓之間則彰,至 定、哀之際則微。為其切當世之文,而罔褒諱之詞也。 子長深不滿武帝,而難於顯言,故看此二語,可謂微 而彰矣。」班掾《元帝贊》稱其「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 歌聲,分刌節度,窮極幻眇。」《成帝贊》:「善修容儀,臨朝淵 嘿,尊嚴若神,可謂穆穆天子之容。」此皆稱其所長,則 所短不言而自見,最得史臣之體。匈奴傳贊

《史記》:「沐猴而冠。」沐猴,猴名,出罽賓國,見《漢書》。郭義恭 《廣志》曰:「沐猴,即獮猴也」,不知者多以沐浴之沐解之。 沐猴

近世談文,率宗《史記》,然子長精神結搆,茫然未解,第 襲其語耳。此史公之盜臣,謂之受業弟子可乎?向讀 荊公短文數首,真可與其論贊相頡頏。讀《刺客傳》云: 「曹沫將而亡人之城,又劫天下盟主,管仲因勿倍以 市信,一時可也。」予獨怪智伯國士,豫讓豈顧不用其 策耶?讓誠國士也,曾不能逆策三晉,救智伯之亡,一 死區區,尚足校哉?其亦不欺其意者也。聶政售于嚴 仲子,荊軻豢于燕太子丹,此兩人者,汙隱困約之時, 自貴其身,不妄願知,亦曰有待焉。彼挾道德以待世 者,何如哉?《伍子胥廟銘》云:「予觀子胥,出死亡逋竄之 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說吳,折不測之楚,仇報恥雪, 名振天下,豈不壯哉!及危疑之際,能」自慷慨不顧,萬 死畢諫于所事,此其志與夫自恕以偷一時之利者 異也。孔子論古之士大夫,若管夷吾、臧文仲之屬,苟 志于善而有補于當世者,咸不廢也。然則子胥之義 又曷可少耶?康定二年,予過所謂胥山者,周行廟庭, 嘆吳亡千有餘年,事之興壞廢革者,不可勝數,獨子 胥之祠不徙不絕,何「其盛也!豈獨神之事?吳之所興, 蓋亦子胥之節有以動後世,而愛猶在于吳也。後九 年,樂安蔣公為杭使,其州人力而新之,余與為銘。」此 等文,觀其筆力曲折,真脫胎換骨手也。荊公學史記 《井觀瑣言》。《史記游俠傳》曰:「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久 孤于世,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浮沉而取榮名哉!」觀是 數語,太史公淺陋大率如此。然漢儒自董、賈之外,多 是此等見識。《史記》奇崛處,多出《戰國策》淺俚處多是 褚少孫所補,後人輒以咎子長,亦失考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