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5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景德二年七月刁衎等上覆校《前漢書》板本。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景德二年七月壬 戌。刁衎等上覆校《前漢書》。板本,刊正三千餘字,錄為 六卷,上之,賜器帛。」

大中祥符八年八月上讀漢書作漢書詩三首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大中祥符八年八 月甲申,作《前漢書》詩三首并註,賜群臣屬和。其讀十 九史也,起八年七月辛未,成於天禧元年二月辛未。

仁宗景祐元年詔選官校正前漢書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景祐元年。詔選官 校正《前漢書》。

景祐二年,詔張觀刊定《前漢書》,下胄監頒行。以余靖 所上《漢書刊誤》三十卷摹板。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景祐二年九月壬 辰。詔翰林學士張觀刊定《前漢書》。下胄監頒行。初祕 書丞余靖請刊正《前漢書》。因詔盡取祕閣古本對校。 踰年乃上《漢書》刊誤三十卷。至是改舊摹板。

按《文獻通考》:「石林葉氏曰:『余襄公靖為祕書,嘗言《前 漢書》本謬甚,詔與王原叔同取祕閣古本參校,遂為 《刊誤》三十卷』。」

按《漢書評林》:景祐二年,祕書丞余靖上言:「案顏師古 《敘例》云:班固《漢書》舊無注解,唯服虔、應劭等各注音 義,自名其家。至西晉晉灼,集為一部,凡十四卷,頗以 意增益。時辯二學當否,號曰《漢書集注》。永嘉之亂,此 書不至。江左有臣瓚者,莫知氏族,考其時代,亦在晉 初。又總集諸家音義,稍以己見,續廁其末,掎摭前說」, 多引《汲冢竹書》,凡二十四卷,分為兩帙,凡稱《集解音 義》,即其書也。蔡謨全取此書,散入眾篇。自是以來,始 有注本。至唐太宗時,皇太子承乾命顏師古更加刊 整,刪繁補略,裁以己說。儒者服其詳博,遂成一家。總 先儒注解名姓可見者三十五人,而爵里年代,史闕 載者殆半。考其附著及舊說所承,注釋源流名爵年 次。謹條件以聞。望行刊於本書之末。庶令學者啟卷 具知。

神宗熙寧二年八月趙抃進新校漢書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熙寧二年八月六 日庚子。參政趙抃進新校《漢書》及陳繹所著《是正文 字》七卷。賜繹金帛。

寧宗嘉定四年徐天麟表進所編西漢會要詔藏祕閣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嘉定四年九月徐 天麟表進所編《西漢會要》七十卷,目錄二卷,總為十 五門,分三百六十有七事。十一日丁卯,有旨藏祕閣。 三館看詳,謂詳於西漢而略於東都。猶為缺典。

廢帝天德三年置國子監前漢書用顏師古注自國子監印之授諸學校

按《金史廢帝本紀》。不載。按《選舉志》。凡養士之地曰 國子監。始置于天德三年。《前漢書》用顏師古注。皆自 國子監印之。授諸學校。

世宗大定六年進所譯西漢書詔頒行之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徒單鎰傳》:「大定四年,詔 以女直字譯書籍。五年,翰林侍講學士徒單子溫進 所譯《貞觀政要》等書。六年,復進《史記》《西漢書》,詔頒行 之。」

漢書部彙考二

後漢班固漢書百篇

按固敘傳固以為唐虞三代詩書所及世有典籍故雖堯舜之盛必有典謨之篇然後揚名於後世冠德於百王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煥乎其有文章也漢

紹堯運以建帝業,至於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 本紀,編於百王之末,廁於秦、項之列,太初以後,闕而 不錄。故探篹前記,綴輯所聞,以述《漢書》。起於高祖,終 於孝平、王莽之誅,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綜其行事, 旁貫《五經》,上下洽通,為《春秋考》、紀、表、志、傳,凡百篇。其 敘曰:

「皇矣漢祖,纂堯之緒。實天生德,聰明神武。秦人不綱, 罔漏於楚。爰茲發跡,斷蛇奮旅。神母告符,朱旗迺舉。 粵蹈秦郊,嬰來稽首。革命創制,三章是紀。應天順民, 五星同晷。項氏畔換,黜我巴、漢。西土宅心,戰士憤怨。 乘釁而運,席卷三秦。割據河山,保此懷民。股肱蕭、曹, 社稷是經。爪牙信布,腹心良平。龔行天罰,赫赫明明。」 《述高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