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48

此页尚未校对

號,雜以冗委瑣曲之事,覽之厭而遺忘,學者陋而不 習,故數百年間,其書亡逸不完者,無慮三十卷。今各 疏於逐篇之末。然上繼魏、晉,下傳周、齊、隋、唐六十年 廢興大略,不可闕也。臣攽、臣恕、臣燾、臣祖禹謹序《目 錄》,昧死上。

北魏書部彙考三

《隋書經籍志》

正史

《後魏書》一百三十卷。後齊僕射魏收撰。

《後魏書》一百卷。著作郎魏彥深撰。

《唐書藝文志》

正史

魏收《後魏書》一百三十卷。

魏澹《後魏書》一百七卷。

張大素《後魏書》一百卷。

《宋史藝文志》

正史

魏收《後魏書》一百三十卷。

魏澹《後魏書紀》一卷。本七卷。

張大素《後魏書天文志》二卷。本百卷,今惟有此。

《宋鄭樵通志》

藝文略正史

《後魏書》一百三十卷。後齊僕射魏收撰。

《後魏書》一百卷。隋著作郎魏彥深撰。

《後魏書》一百卷。張大素撰。今惟有「《天文志》二卷, 《元魏書》三十卷。」裴安時撰。按明焦竑經籍志與通志同

《馬端臨文獻通考》

正史考

《後魏書》一百三十卷。

魏收本傳:收修《魏書》,不甚能平,修史諸人,宗祖姻戚,多被書錄,以美言夙有怨言,多沒其善。每云: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史,舉之則使上天,按之則使入地。初,收得陽休之助,因謝曰:「無以謝德,當為卿作佳傳。」 又納尒朱榮子金,故減其惡而增其善,時謂之穢史。《崇文總目》:齊天保中,始詔收撰《魏史》。收博采諸家舊文,「隨條甄舉,綴屬後事,成一代大典。」 追敘魏先祖二十八帝,下終孝靜,作「十二紀、九十二列傳、十志,析之凡百三十篇。而史有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論,前後二表一啟。」 然收諂於齊氏,言魏室多所不平。至隋開皇中,敕魏澹更作《魏史》,唐李延壽作《北史》,並行於世。與收史相亂,因而卷第殊舛。今所存僅九十餘篇。

晁氏曰:北齊魏收撰。初,魏史官崔浩既誅太和後始有李彪、崔鴻等書。魏末山偉、綦雋更主國書二。

十餘年,事跡蕩然,萬不紀一。文宣時,始詔收撰次。

成十二《紀》、十《志》、九十二列傳,上之。悉焚舊書,多諂諱不平。受尒朱榮子金,故減其惡;夙有怨者,多沒其善黨。北朝貶江左,時人疾之,號為「穢史。」劉知幾謂其「生絕裔嗣,死逢剖。」皆陰慝所致。後隋文帝命顏之推等別修。唐貞觀中。陳叔達亦作《五代史》。皆不傳。獨收書在。皇朝命劉恕等校正。

陳氏曰:始魏初鄧彥海撰《代記》十餘卷。其後崔浩典史,為編年體,李彪始分作紀、表、志、傳。收搜採遺亡,綴續後事,備一代史籍,上之。時論言收著主不平,詔與諸家子孫共加討論,前後訴者百有餘人,眾論喧然,號為「穢史。」 僕射楊愔、高德正與收皆親抑塞訴辭,遂不復論。今《紀》闕二卷,《傳》闕二十二卷,又三卷不全。《志》闕《天象》二卷。收既以史招怨,齊亡之歲,竟遭發冢棄骨之禍。隋文帝命魏澹等更撰《魏書》九十二卷,今皆不傳,而收書獨行。《中興書目》謂所闕《太宗紀》以澹補之,闕《志》以《大素書》補之。二書既亡,惟此《紀》、志獨存,不知何據也。

《後魏書紀》一卷。

《崇文總目》:魏澹撰。初,高祖以魏收書褒貶失實,平繪《中興書》,敘事不倫,詔澹別成魏史。澹斷自道武,下迄恭帝,為十二帝紀,七十八列傳,史論及例,目錄一篇,合九十二篇。退東魏孝靜帝稱傳,矯正收、繪之失。收天子名則書太子名則諱,澹諱皇帝名,書太子名。自收諱太武、獻文之弒,使同善終天年,澹顯書之以懲逆,收書敵國皆曰「死」 ,澹書曰「卒」 ,體裁簡正,帝甚善之。然世以收史為主,故澹書亡闕,今纔紀一卷存。

《後魏書·天文志》二卷。

《崇文總目》:唐張大素撰《魏書》凡百篇,今悉散亡,唯此二篇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