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隋書部雜錄

六一《題跋》:「隋《韓擒虎碑》,不著書撰人名氏,而以隋高 祖為今上。乃隋人所撰。碑文屢言虎字,獨於名下去 之。若避唐諱,此不可知也。今以碑文考《隋書》列傳,其 家世官勳,大略多同。惟其在齊為河長防主、大都督、 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白超防主,轉洪超防主」, 傳皆無之。又遷和州刺史,而傳為利州。皆史官之闕 誤,當以碑為是。而傳載閻羅王事甚怪,而碑無之。使 其實有碑,不宜不書,以此見史家之妄也。治平元年 六月十日書。

隋《陳茂碑》,不著書撰人名氏,而字畫精勁可喜。《隋書》 列傳載茂事,尤多闕謬。《傳》云「高祖為隋國公,引為寮 佐,及受禪,拜給事黃門侍郎。在官十餘年,轉益州總 管司馬,遷太府卿,數載卒。」而碑歷敘為高祖寮佐時 官,傳雖不書可也。其自為黃門侍郎後,又為行軍元 帥長孫覽司馬,又為蜀王府長史、太僕卿、判黃門侍 郎、上開府儀同三司、梁州刺史等官,史氏皆不書,蓋 其闕也。又據《碑》,茂為蜀王長史,而《傳》為益州總管司 馬,《碑》為太僕卿,而傳云太府,皆史家之謬也。碑云茂 字延茂,史亦闕。治平甲辰秋社日書。

《尒朱敞碑》。敞者,榮從弟彥伯之子也。按《敞傳》云「字乾 羅」,而碑字「天羅。」《傳》云「為金州總管」,而碑又云「為徐州 總管。」碑文雖殘闕,然班班尚可讀。其述徐州事頗多 事,為史家不取可也。不書其官,蓋闕謬也。其字不同, 亦當以碑為是。余於《集錄》正前史之闕謬者多矣。治 平元年二月十六日書。

隋《郎茂碑》,李百藥撰,其弟穎亦有碑,在鎮府北大墓 林中。余為都轉運使時得之。《隋書》列傳言茂卒於京 師,此碑云「從幸江都而卒」,史氏之謬,當以碑為正。 《王氏談錄》:「公言修書槁草」,隋書尤重,謂之「初槁,每與 正本並奏。」

《續筆記》:唐初,魏鄭公撰《隋書》,以隋文帝之父名忠,故 凡忠字,唐皆謂之誠,謂死事之臣為誠節,傳書中凡 忠臣皆曰誠臣。書作於唐,猶為隋避諱,驟讀之,殆不 可曉。太宗詩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是辟隋諱 耳。

《日知錄》:《隋書經籍志》言:「漢哀帝時博士弟子秦景使 孝明遣使者張騫、羽林郎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四人 之」

「大月氏國,寫佛經四十二章,祕之蘭臺石室,作史 伊存口授《浮屠經》。」又云:「後漢明帝遣郎中蔡愔及秦 景使天竺,得佛經四十二章及釋迦立像。」按自哀帝 之末至東京,明帝之初,垂六十年,使秦景尚存,亦當 八十餘矣,不堪再使絕域也。蓋本之陶隱居《真誥》,言 者知張騫為武帝時人,姓名久著,故刪去之,獨言秦 景,而前後失於契勘,故或以為哀帝,或以為明帝耳。 《突厥傳》上言,「沙缽略可汗西擊阿波,破擒之。」下言「雍 虞閭以隋所賜旗鼓西征阿波,敵人以為得隋兵所 助,多來降附,遂生擒阿波。」此必一事而誤重書為二 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