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南紀略》一卷。〈注〉王尚文:
《西南三征記》一卷。〈注〉《郭子》章。
《甘州紀變》一卷。〈注〉曹子登:
《平夏紀事》一卷。〈注〉曾偉芳:
明史部總論
《春明夢餘錄》
《皇史宬》
《周禮》「宰夫八職,有史以贊治。」漢法,太史公位丞相上, 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唐、宋宰相皆兼史 官。自成周有左、右史,漢有起居注,唐、宋之起居舍人、 著作郎,皆史官也。明初猶設起居注。如洪武中宋濂 為起居注,劉基條答天象之問,命付史館。永樂中,王 直以右春坊右庶子兼記起居。後不知廢於何時,惟 以修撰、編修、檢討掌國史。遇有纂修,以勳臣爵高者 一人監修,間以學士為總裁,翰林學士為副總裁。至 萬曆初,閣學士張居正言:「國初設起居注,後定官制, 設翰林院修撰、編討等官,以記載事重,故設官加詳, 非有所罷廢也。但自職名更定之後,遂失朝夕記注 之規,以致累朝史文闕略。世宗皇帝」嘗諭大學士張 璁曰:「古左右史即今編討等官,今居此職者,弗盡力 乃職,何也?是紀錄之職,本自備官,而臣曠廢之耳。」邇 者纂修《世宗穆皇帝實錄》,臣等祇是總裁,凡所編輯, 不過諸司章奏,稍加刪潤,檃括成篇。至於仗前柱下 之語,章疏所不及者,即有見聞,無憑增入。是以兩朝 之大經大法,罔敢或「遺,而二聖之嘉謨嘉猷,多所未 備,此皆史官職廢致然也。今日講官密邇天顏,見聞 真切。又每從閣臣後出入便殿,即有密勿謀議、非禁 祕不可宣洩者,皆得知聞。宜令講官日輪一員,專記 起居錄、聖諭、詔冊文及內閣題稿。其朝廷政事見諸 司章奏者,另選年深文學素優史官六員編修,仍遵 照祖」制。除御殿外例內史官侍班,常朝列班六科給 事中之上,午門列御座西稍南,專記注言動。凡郊祀、 耕籍、幸學、大閱諸大典,有舉輒書。至不時宣召,及大 臣祕殿獨對。恐有宣洩,則自紀聖諭及奏對始末,封 送史館銓次。其諸司章奏,該科奉旨發部,即全抄送 閣,轉發史館。其《紀錄》體例,祇備事由顛末,「日月先後, 待異日之考求。所貴核實,不尚文詞,不得妄以己意 及輕信傳聞為褒貶。每月終,史官編草稿為七冊,一 冊起居,六冊六曹于冊面記年月,記史官姓名,送閣 驗訖即投小櫃,用文淵閣印封鎖。歲終,內閣同各史 官開取各月草稿,收入大櫃,印封如前,永不開視。」旨 允行。一日,神宗顧見史官還宮偶有戲言,慮外聞自 失曰:「莫使起居聞之,聞則書矣。」起居之有益於主德 如此。元宰相拜住言:朝廷雖設起居注,所錄皆臣下 聞奏事目,上之言動,宜悉書付史館。蓋起居之廢其 職自元已然。觀《通鑑續編》所記元人事實,與明之《實 錄》規略不甚相遠,以此知明之《實錄》乃國初諸人襲 元人之法而成,所以遠不及古。
大學士王鏊云:「前代修史有起居注,左《史記》言,右《史 記》動。如晉董狐齊《南史》,皆以死守職。司馬遷、班固皆 世史官,通知典故,所紀君臣言動,皆得之親睹記,後 世讀之,如在目前。我朝翰林皆稱史官立班,雖近螭 頭,然猶遠在殿下,未能執筆左右。成化以來,職纂修 者,惟取六部前後章奏,分為十館,以年月編次成書」, 總裁官惟略加刪削,便稱《實錄》,不知後世將何憑以 成信史乎?竊惟國家二百餘年,制度文為,咸正罔缺。 惟正史未有成編,將來何所考信?王文恪慮之甚是。 至萬曆年間,閣臣陳于陛請修正史,詔從之。於是開 館分局,集累世之實錄,采朝野之見聞,紀傳書志,頗 有成緒。忽遭天災,化為灰燼,史事益屬茫然矣。古今 正史,自遷國外,如左丘明、范曄、陳壽、王隱、干寶、裴子 野、習鑿齒、袁宏之倫,各有藏史,傳之久永,不必皆世 史也。倘一日開弘文,延儒碩,寬忌諱之網,採稗官家 乘之言,博覽廣詢,寧無左丘明輩贊成筆削盛典者 乎?
史貴世官,官廢則貴世才。司馬談之子遷,劉向之子 歆,班彪之子固,尚矣。後有王詮之子隱,姚察之子簡, 李太師之子延壽,劉知幾之子餗,而後更無聞矣。 史之職壞於宋之李昉。宋琪建議復《時政記》,自送史 館,先進御而後付有司,史遂不敢有直筆。
《明史》
《洪武實錄》凡三修。建文即位初修,王景充總裁;靖難 後再修,總裁解縉;縉得罪後三修,總裁楊士奇初修、 再修。時士奇皆秉筆以一人,而前後依違者甚多。 《明史》可議者,如建文嗣位,頗稱賢明,乃以靖難之故, 去其年號,不存《實錄》之未輯。楊文懿守陳曰:「國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