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8 (1700-1725).djvu/31

此页尚未校对

或問:「武帝表章六經,憲章六學,而博士惟置五經,何 也?」曰:「《樂經》已亡,其存者《易》《書》《詩》《禮》《春秋》而已。」《儒林傳》 曰:「漢興,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書》自濟南伏生。言《詩》於 魯則申培公,於齊則轅固,生燕則韓太傅,言《禮》則魯 高堂生。言《春秋》於齊則胡母生,於趙則董仲舒。其為 博士者,孝文時申公韓嬰以《詩》;孝景時轅固以《詩》,胡」 母生,董仲舒以《春秋》。其未置博士者,《易》《書》《禮》也。武帝 所立,楊何之《易》,歐陽生之書,后倉之《禮》也。宣元之後, 《易》有施、孟、梁丘京氏,《書》有大、小夏侯,《禮》有大、小戴,《春 秋》有《穀梁》。平帝又立《古文尚書》《毛詩》逸《禮》《左氏春秋》。 至於建武,凡博士十四人,《易》四,《書》《詩》皆三,《禮》二,《春秋》 二。有公羊之嚴、顏,而無《穀梁》。此五經博士之大略也。 古者《詩》《書》《禮》《樂》以造士。洙、泗立教,興於《詩》,立於禮,成 於樂;制氏竇公之所傳,不立於學官;河間獻王之所 集,不施於朝廷;王禹之說既微,平當之議竟寢。聖王 所以移風易俗者,蕩滅廢壞。元始四年,嘗立《樂經》,其 書不傳。《樂記》十一篇合為一,僅見於《小戴記》,而十二 篇名存書亡,六經遂缺其一。雖然,樂者人心之和,不 以書傳也。周存六代之樂,漢世唯有虞韶、周武,此夫 子所謂善美之音,而不使學者講肄古樂寥寥無聞, 斯可歎已。帝策賢良,謂「虞韶、周勺鼓鐘筦弦之聲未 衰。」吁!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帝未知樂之本也。

《田蚡為丞相》

或曰:「穰侯顓秦國,諸呂危劉氏,厥監不遠。武帝相竇 嬰,又相田蚡,豈右賢左戚之誼歟?」曰:「古之輔相,疇咨 而命,選眾而舉,野耕巖築,疏而賢者不遺也;周左召 右,親而賢者不廢也。惟其公而已。然真賢碩德,固無 間於親疏;私昵偏恩,多加厚於戚黨。昔在周宣,申伯 以元舅褒賞,厥後猶以申侯致禍,況置相非其人者」 乎?此《十月之交》所以譏皇父也。竇廣國有賢行,孝文 不私,以為相為子孫萬世之法,其慮遠矣。孝景謂竇 嬰沾沾自喜,難以為相持重,武帝改文景之家法而 相嬰,己非至公之選。田蚡之驕侈,不逮嬰遠甚,其可 以儀刑百揆乎!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帝曰:「吾亦欲 除吏。」請考土地益宅,帝曰:「何不遂取武庫?」假之以權, 而折之以言,失馭臣之道矣。《詩》曰:「秉心宣猶,考慎其 相。」不謹於選用之初,而制於驕溢之末,不亦晚乎!嬰 既以灌夫誅蚡,陰懷邪謀,受淮南之賂,幸免於戮,相 亦罔終,咎將誰執?嘗謂新莽之移漢祚,原於武帝之 相;嬰蚡外戚,擅威福之柄,未或不亡;竇憲之專,梁冀 之弒,何進之亂,東都以是終焉。晉之亡以賈謐,後周 之亡以楊堅,唐幾亡於楊國忠,後梁亡於趙、張,石晉 亡於馮玉。覆車相尋,如出一軌。吁!漢文之不私廣國, 明矣哉!

《初令郡國舉孝廉》

或問「周鄉大夫與賢者,即漢之舉孝廉歟?」曰:「古者使 民興賢,出長於鄉閭,月書之族,時書之黨,歲書之州, 歲攷鄉,三年而賓興。察之詳,而論之公,士自脩於家, 而民自為鄉謀,故選舉實而風俗厚。其未仕者六行, 以孝為先;其已仕者六計,以廉為本。漢制其放諸此 乎?孝悌之舉,始於惠帝四年;孝悌廉吏之賜帛,見於」 《文》之十二年。馮唐以孝著為郎,由此選也。武帝元光 之舉孝廉,自董仲舒發之。元朔之議,不舉孝為不敬, 不察廉為不勝任,則孝廉有輕重之別矣。若王吉、路 溫舒、蓋寬、饒師丹、龔勝、鮑宣、劉輔等,俱以是進,得人 之盛,卓然可紀迨至東都,計口而舉,有丁鴻之請;限 年而試,有左雄之奏。其失也,濟陰太「守十餘人坐繆 舉,河南六孝廉,多得貴戚書命,耆宿見棄,真偽不明。 此人弊,非法弊也。」魏始除限年之制。自晉至隋,孝廉 與秀才皆策試。唐貞觀十八年,諸州孝廉問以皇王 政術,太子問以《孝經》,並不能答,由是遂廢。廣德元年, 楊綰請復古孝廉,詔與明經、進士兼行,及建中元年 而罷。取士不考德行,而一以文辭視兩漢猶不逮,其 能繼成周賓興之美乎?夫為子必孝,為士必廉,秉彝 之良心,守身之大節,一日不可渝也。非曰割股廬墓, 敝車羸馬,求是名以徼利達也。古之人事親如事天, 畏清議如畏天,躬曾、閔之行,厲夷、齊之操,非曰「待舉 而後勸也。」在漢之世,公論嚴於鄉黨,風化行於郡國, 李陵隤家聲隴西,士大夫以為愧,資於事父以事君, 東郡門卒能言之。陳湯丐貸無節,不為州里所稱;高 陵令以十金法重,自解印綬。不孝不廉之人,豈見容 於時哉!萬石君家之孝,楚兩龔之潔,三代遺風藹如 也。世衰道微,南陔廢而孝友缺,白華廢而廉恥缺,是 不若「烏之反哺,豺之祭先騶,虞之不殺,竊」脂之布穀, 人有愧於物矣。噫!今其不古乎?《孟子》曰:「待文王而後 興者,凡民也。」

《河決濮陽瓠子》

或問:「禹功萬世永賴。太史公謂『諸夏乂安,功施於三 代,何也』?」曰:「河患自戰國始,而禹功廢矣。《周譜》云:『定王 五年河徙』,蓋已失其故道。《大事記》云:『威烈王十三年, 晉河岸崩,壅龍門至于底柱』。春秋後河患見史傳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