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私。覆轍在前,永鑒後車之戒;高山可仰,不辭一 簣之勞。惟主善以為師,期與治而同道。伏願懋高宗 有獲之學,存成王《無逸》之心。新又日新,燕翼永貽于 萬世。聖不自聖,鴻名獨冠于百王。臣無任瞻天仰聖, 激切屏營之至。謹奉表稱謝以聞。
《擬宋司馬光進資治通鑑表》〈元豐七年〉
程文
伏以明王圖治,資載籍以得師;臣子效忠,託《摩編》以 納誨。義存龜鑑,志贊鴻猷。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 言:「竊惟聖人之心法具於經,歷代之事跡備於史。自 《春秋》而下,博物之士,世不乏人。由遷、固以來,載筆之 臣,代有作者。顧歲更千祀,言雜百家,泛學海之波瀾, 即儒生猶不能竟探藝林之緗素,在人主夫豈暇為。」 謂宜約以成書,庶足便於稽古。臣不揣固陋,創為《編 年》。荷知遇於先朝,俯容畢業;幸遭逢於聖主,洊被殊 恩,書局仍許自隨,經筵嘗令進講。嘉名預錫,榮逾華 袞之褒;冠序親裁,寵溢奎章之爛。既切私心之感激, 復緣散地之優閒,博采舊聞,旁搜小說。始於七國之 際,上下千三百年;訖乎五季之間,前「後一十六姓。」凡 朝廷之舉措,及廊廟之謨謀,言切民生,微無不錄;事 關君德,動則必書。頗摘隱而鉤深,爰刪繁而舉要。彙 次幾二百卷之冨,囊括靡遺;校讎積十九載之勤,管 窺略效。昔唐帝興思於《三鑑》,而張相寓意於千秋。衹 仰前脩,愧追隨之弗效;恭承聖志,幸纂輯之初成。謹 齋沐以上陳,冀清閒而賜省。恭惟乾行剛健,離照文 明。秉不世出之資,神機獨運;達大有為之業,化瑟弘 張。是宜忠賢宣力之辰,英俊赴功之會。而臣以駑蹇, 不任馳驅,僅借丹鉛,擬裨制作。慨惟宜民之道,固貴 趨時;然在立政之經,莫先法古。必詳觀於往轍,斯永 保於令圖。乃若此書,蓋具茲義。雖區區記述之義,未 足格「心;顧惓惓獻納之忱,實同曝背。儻蒙見察於文 字之外,自當有得乎簡冊之中。伏望少留聖情,時垂 睿覽。周漢而上稽堯、舜,深求化理之原。因史傳而 進考典謨,盡究聖賢之指。期與治而同道,務至善以 為師。則姬室之歷年,彌延於克監;而商宗之建事,益 裕於多聞。臣無任」《云云》。
通鑑部紀事
《宋史˙司馬光傳》:「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 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 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 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 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 為圖。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華靡」, 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乃簪一 枝。除奉禮郎,時池在杭,求簽蘇州判官事以便親,許 之。丁內外艱,執喪累年,毀瘠如禮。服除,簽書武成軍 判官事,改大理評事,補國子直講。樞密副使龐籍薦 為館閣校勘、同知禮院。中官麥允言死,給鹵簿。光言 繁纓以朝,孔子且猶不可。允言:「近習之臣,非有元勳 大勞,而贈以三公官,給一品鹵簿,其視繁纓不亦大 乎!」夏竦賜諡文正,光言:「此諡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 當之?」改文莊,加集賢校理。從龐籍辟,通判并州。麟州 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蠶食其地,為河東患,籍命光 按視。光建築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眾則糴 賤亦可漸紓河東貴「糴遠輸之憂。」籍從其策。而麟將 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設備,沒於敵,籍得罪去。 光三上書自引咎,不報。籍沒,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撫 其子如昆弟,時人賢之。改直祕閣、開封府推官。交趾 貢異獸,謂之麟,光言:「真偽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 足為瑞,願還其獻。」又奏《賦以風》。脩起居注、判禮部。有 司奏日當食,故事,食不滿分,或京師不見,皆表賀。光 言:「四方見,京師不見,此人君為陰邪所蔽,天下皆知, 而朝廷獨不知,其為災當益甚,不當賀。」從之。同知諫 院蘇轍答制策切直,考官胡宿將黜之,光言:「轍有愛 君憂國之心,不宜黜。」詔寘末級。仁宗始不豫,國嗣未 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諫官范鎮首發其議,光在并 州,聞而繼之,且貽書勸鎮以死爭。至是復面言:「臣昔 通判并州,所上三章,願陛下果斷力行。」帝沉思久之, 曰:「得非欲選宗室為繼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 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謂必死,不意陛下開納。」帝曰: 「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聞命,復上疏曰:「臣向者 進說,意謂即行。今寂無所聞,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 秋鼎盛,何遽為不祥之事?小人無遠慮,特欲倉卒之 際授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國老、門生天子之禍,可 勝言哉!」帝大感動,曰:「送中書。」光見韓琦等,曰:「諸公不 及今定議,異日禁中夜半出寸紙,以某人為嗣,則天 下莫敢違。」琦等拱手曰:「敢不盡力。」未幾,詔英宗判宗 正,辭不就,遂立為皇子,又稱疾不入。光言:「皇子辭不 貲之富,至於旬月,其賢於人遠矣。然父召無諾,君命 召不俟駕。願以臣子大義責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 命。兗國公主嫁李瑋,不相能,詔出瑋衛州,母楊歸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