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事。
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繫世,辨昭穆。若有事,則詔王之 忌諱。大祭祀,讀禮灋。史以書敘昭穆之俎簋。大喪,大 賓客、大會同、大軍旅,佐太史。」「凡國事之用禮灋者,掌 其小事。卿、大夫之喪,賜諡,讀誄。」
內史:掌王之八枋之灋,以詔王治。一曰爵,二曰祿,三 曰廢,四曰置,五曰殺,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奪。執國灋 及國令之貳,以攷政事,以逆會計。掌敘事之灋,受納 訪,以詔王聽治。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策命之。凡 四方之事書,內史讀之。王制祿,則贊為之,以方出之。 賞賜,亦如之。內史掌書王命,遂貳之。
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掌達 書名于四方。若以書使于四方,則書其令。」
御史:掌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治令,以贊冢宰,凡治者 受灋令焉。掌贊書凡數從政者。 按《禮記·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元端而居。動則左 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
〈正義〉「太史為左史,內史」為「右史。」
文王以史佚史編為太史以李耳為柱史
按《春秋左傳》成公四年秋,季文子曰:「史佚之志有之, 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杜註〉《周文王太史》:
按:《太公六韜文韜文師》篇:「文王將田,史編布卜。」
〈註〉《周太史》名編,掌卜之官也。
按:隋薛道衡《老子廟碑》:「自伏羲至於周氏,綿祀歷代, 見質變名,在文王、武王之時,居藏史柱史之職。」
武王仍以佚為史官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右畢 從,毛叔鄭奉明水,衛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贊采師,尚 父牽牲,尹佚筴祝再拜稽首。已而命南宮括史佚展 鼎寶玉。」
成王仍以佚為史官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按《晉世家》:「成王與叔虞戲,削 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 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 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康王即位太史秉書御王冊命
按《周書顧命》:「王入即位,太史秉書,由賓階隮御王冊 命。」
穆王命左史戎夫作史記於王前命內史作傳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按《汲冢周書史記解第六十 一》:「穆王思保位惟艱,恐貽世羞,欲自警寤,作《史記》:『維 正月,王在成周,昧爽,召三公、左史戎夫曰:『今朕寤遂 事驚予乃取遂事之要戒,俾戎夫言之,朔朢以聞』』。」
〈注〉《集》取要戒之言。月旦月望。於王前讀之。
按:《隋書經籍志》《周穆天子傳》體制與今《起居注》正同, 蓋周時內史所記王命之副。
幽王仍以李耳為柱下史
按《史記周本紀》:「幽王二年,西州三川皆震。伯陽甫曰: 『周將亡矣』。」
王嬖愛褒姒,以褒姒為后,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 讀《史記》,曰:「周亡矣。」
〈註〉伯陽甫,周大夫。唐固曰:「周柱下史,《老子》也。」〈按老子廟碑自文武時已居其職至幽王時仍為之〉
按《老子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 氏,名耳,字伯陽,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共和之世諸侯之史國各紀元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按《玉海》史之綱要。以編年為 本。而「汾王以上諸侯,有世而無年。至於共和則國各 紀元。」
敬王之世孔子因史記作春秋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按《孔子世家》,「魯哀公十四年, 孔子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按哀
公十四年,敬王之三十九年也。
〉
按《公羊》疏案閔因敘昔孔子受端門之命,制《春秋》之 義,使子貢等十四人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九 月,經立。
按:《玉海。嚴氏春秋》引《觀周篇》云:「孔子將修《春秋》,與左 丘明乘如周,觀書於周史。」
秦
始皇三十四年李斯請史官非秦紀皆燒之
按《史記始皇本紀》:三十四年,置酒咸陽宮。僕射周青 臣獻頌曰:「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悅。博士淳于 越進曰:「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青臣面諛,以重 陛下過。」始皇下其議。丞相李斯曰:「『今私學而相與非 其法教,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 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紀》皆燒之』。制曰:『可』。」
漢
武帝建元 年始置太史公
按《史記》《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隋書經籍志》,「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