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8 (1700-1725).djvu/71

此页尚未校对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按《唐書姚察傳》,「陳滅入隋, 開皇九年,詔授祕書丞,別敕成梁、陳二代史。」

高祖武德五年詔陳叔達等分撰後魏北齊周隋梁陳六代史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魏書》序,「唐高祖武德五 年,詔侍中陳叔達等十七人分撰後魏、北齊、周、隋、梁、 陳六代史,歷年不成。」

按《隋書後序》:「唐武德五年,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奏請 修《五代史》。」按武德五年詔修六代史非五代史也至貞觀三年議者以魏書已詳始立五家史

《隋書》稱《五代史》者,誤也。今並存之,以正其誤。

按《唐書令狐德棻傳》,德棻建言,「近代無正史,梁、陳、齊 文籍猶可據,至周、隋事多脫損,今耳目尚相及,史有 所憑,一易世,事皆汨暗,無所掇拾。陛下受禪於隋,隋 承周,二祖功業多在周,今不論次,各為一王,史,則先 烈世庸不光明,後無傳焉。」帝謂然,於是詔中書令蕭 瑀、給事中王敬業、著作郎殷聞禮主魏,中書令封德 彝、舍人顏師古主隋,大理卿崔善、中書舍人孔紹安、 太子洗馬蕭德言主梁,太子詹事裴矩、吏部郎中祖 孝孫、祕書丞魏徵主齊,祕書監竇璡、給事中歐陽詢、 文學姚思廉主陳,侍中陳叔達、太史令庾儉及德棻 主周,整振論譔,多歷年不能就,罷之。

太宗貞觀元年進士加讀史一部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選舉志》:「太宗即位,益崇 儒術,乃于門下別置弘文館,又增置書律學進士,加 讀經史一部。」

貞觀三年,詔令狐德棻等譔定梁、陳、周、齊、隋五史。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令狐德棻傳》,「貞觀三年, 復詔譔定,議者以魏有魏收、魏澹二家書為已詳,惟 五家史當立。德棻更與祕書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 崔仁師次周史,中書舍人李百藥次齊史,著作郎姚 思廉次梁、陳二史,祕書監魏徵次隋史,左僕射房元 齡總」監修撰之原,自德棻發之,書成,賜絹四百匹,遷 禮部侍郎。按《姚思廉傳》,「詔與魏徵共撰梁、陳書,思 廉采謝炅、顧野王等諸家言,推究綜括,為梁、陳二家 史,以卒父業。賜雜綵五百段。」

按《舊唐書姚思廉傳》,「思廉少受漢史於其父,能盡傳 父業。入隋為漢王府參軍,丁父憂解職。初,父察在陳, 嘗修梁、陳二史,未就,臨終令思廉續成其志。思廉上 表陳父遺言,有詔許其續成梁、陳史。太宗貞觀三年, 又受詔與祕書監魏徵同撰梁、陳二史。思廉又採謝 炅等諸家《梁史》,續成父書,并推究陳事,刪益博綜。顧」 野王所修舊史,撰成《梁書》五十卷、《陳書》三十卷。魏徵 雖裁其總論,其編次筆削,皆思廉之功也。

貞觀七年以所修《五史》詔魏徵總加撰定。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魏徵傳》,「貞觀七 年,詔遣令狐德棻、岑文本撰《周史》,孔穎達、許敬宗撰; 《隋史》,姚思廉撰;梁、陳史,李百藥撰;《齊史》。徵受詔,總加 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隋史》序論,皆徵所作,梁、陳、 齊各為總論,時稱良史。史成,加左光祿大夫,進封鄭 國公,賜物二千段。」

貞觀十五年。詔左僕射于志寧等修《五代史志》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隋書後序》。「貞觀十五年。 又詔左僕射于志寧。太史令李淳風。著作郎韋安仁。 符璽郎李延壽。同修《五代史志》。勒成十志三十卷。」

高宗顯慶元年五月己卯長孫無忌等上五代史志詔藏祕閣許敬宗進所撰新書二百卷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隋書後序》,「貞觀十五年, 詔修《五代史志》,凡勒成十志,三十卷。顯慶元年五月 己卯,太尉長孫無忌等詣朝堂上進,詔藏祕閣。後又 編第入《隋書》。」其實別行,亦呼為《五代史志》。

案《魏徵本傳》:「貞觀七年為侍中。十年,《五代史》成,加光祿大夫,進封鄭國公。俄請遜位,拜特進。」今諸本並云特進,又《經籍志》四卷,獨云「侍中鄭國公魏徵撰。」《無忌傳》又云:「永徽三年始受詔監修。」疑當時先已刊修,無忌因成書而進。今《紀》《傳》題以徵,志以無忌,從眾本所載也。紀、傳亦有題「太子少師許恭宗撰。」按《恭宗傳》,「貞觀八年,除著作郎,修國史,遷中書舍人。十年,左授洪州司馬。龍朔三年,始拜太子少師。與《今錄》年月官位不同,疑後人所益。房喬、志寧初並受詔。又《李延壽傳》云:『被詔與著作佐郎恭播同修《五代史志》』。」按壽貞觀三年與顏師古同被敕修《隋史》,其年以內憂去職。今諸本並不載喬等名位。《天文》《律曆》《五行》三志,皆淳風獨作。《五行志序》,諸本云褚遂良作。案:本傳未嘗受詔撰述,疑秖為一序,今故略其名氏。

按《舊唐書高宗本紀》,「顯慶元年五月己卯,長孫無忌 進史官所撰《梁》《陳》《周》《齊》《隋五代史志》三十卷,弘文館 學士許敬宗進所撰《東殿新書》二百卷,上自製序。」

中宗景龍二年六月改太史局為太史監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中宗本紀》,「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