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8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安曰:「惡以戒世,善以勸後。善惡之事,《春秋》備載。」真宗 然之,遂命刊刻。按刊刻係五年事詳見後

按:《玉海》,「咸平三年十月校《三國志》《晉唐書》。」

咸平五年《三國志》《晉唐書》。校畢刊板《唐書》不刊板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咸平三年校《三國 志》《晉唐書》。五年畢刊板。《唐書》將別修。不刊板。

景德元年覆校史漢三史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景德元年正月丙 午,任隨等上覆校《史記刊誤文字》五卷,賜帛。丁未,命 刁衎、晁迥、丁遜覆校前後《漢書》。」

景德二年。賜高瓊諸史各一部。是年館閣上所校史 庫書。上幸龍圖閣觀書。其史閣書。總七千二百餘卷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二年六月辛卯。高瓊求板本 經史。詔給之。

按《真宗實錄》:「景德二年四月戊戌,幸龍圖閣,觀諸閣 書畫。史傳總七千二百五十八卷。」

《目錄》四百四十二卷。正史,編年雜史史抄。故事職官傳記、歲時刑罰譜牒、地理偽史。

按《玉海》:「景德二年,館閣上所校兩庫經史書。六月乙 未,賜殿前指揮使高瓊九經書疏、諸史各一部,從所 請也。」真宗尚儒術,故勳臣宿將亦化焉。按本紀作辛卯此作乙未

恐誤

景德三年,賜种放《三史》。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景德三年八月甲 戌。賜右諫議种放「《九經三史》義疏。」按三史未有義疏疑作九經義疏並

三史

景德四年三月,召輔臣登太清樓,觀新寫《四部書史 庫》七千三百四十五卷。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景德四年三月乙 巳,召輔臣登太清樓,觀太宗聖製御書及新寫四部 群書。上親執目錄,令黃門舉其書示之。總太宗聖製 詩及故事墨跡三百七十五卷,文章九十二卷,經庫 二千九百一十五卷,史庫七千二百四十五卷,子庫 八千五百七十一卷,集庫五千三百六十一卷。四部 書共二萬五千一百九十二卷。又東至玉宸殿,殿在 太清樓之東,聚書八千餘卷。上曰:「此唯正經,正史屢 經校讎,他小說不與。」

大中祥符元年賜曲阜孔子廟三史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辛卯,賜曲 阜孔子廟經史按《孔宜傳》:「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 朔,幸曲阜,謁孔子廟,行酌獻之禮。二年三月,又遣使 賜太宗御書及《九經》書疏、三史藏於廟,令本州選儒 生講說。」按經史之賜本紀作元年列傳作二年並存之以備參考 大中祥符六年,賜「御史臺諸史。」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六年十一月「癸丑,賜御 史臺《九經》諸史。」

按:《玉海》,「十一月癸丑,賜御史臺《九經》《三史》《三國志》《晉 書》。」

大中祥符八年,始讀《十九史》,各賦詩三章。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大中祥符七年六 月庚辰。上作《周易》詩三章。賜群臣和。先是上每著詩 歌。間令輔臣、宗室、兩制、館閣屬和。而資政殿、龍圖閣 學士、待制和尤多。至是遍詠經史。三司諫官、御史或 預賡載。其大禮慶成及酺會。則百僚共賦。王旦等曰: 「陛下非唯多聞廣記。皆取其規鑒。」八年七月辛未,作 《史記》詩三首,八月甲申作《前漢書》詩三首,并注,賜群 臣屬和,乙未作《後漢書》詩,辛丑作《三國志》詩,九月庚 申作《晉書》詩,十月辛巳作《宋書》詩,十一月戊申作《南 齊書》詩,辛未作《梁書》詩,十二月己亥作《陳書》詩,九年 正月辛未作《後魏書》詩;三月癸丑作《北齊書》詩,四月 甲申作《後周書》詩,五月乙丑作《隋書》詩,十月戊寅,作 《唐書》詩,十二月癸未,作《五代、梁史》詩。天禧元年正月 壬戌,作《後唐史》詩,二月辛未,作《晉》《漢》《周史詩》並注,賜 群臣屬和。其讀十九史也,起八年七月辛未,成於天 禧元年二月辛未。

天禧元年賜宗正寺史書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天禧元年二月。賜 宗正寺經史。以備修玉牒。

仁宗天聖二年六月校南北史隋書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天聖二年六月辛 酉校《南北史》《隋書》。」

天聖四年十二月,《南北史隋書》校畢。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天聖二年校《南北 史》。《隋書》。四年十二月畢。

景祐元年九月詔選官校正史記以下五史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景祐元年九月癸 卯。詔選官校正《史記》《前後漢書》。《三國志》。《晉書》。

景祐二年。張玧等上所編史庫書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景祐初。命翰林學 士張玧。知制誥李淑宋郊。編四庫書判。館閣官錄視 覆校。二年上經史八千四百二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