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9 (1700-1725).djvu/104

此页尚未校对

《孟光傳》:「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漢太尉孟郁之族,靈 帝末為講部吏,獻帝遷都長安,遂逃入蜀,劉焉父子 待以客禮,博物識古,無書不覽,尤銳意三史,長於漢 家舊典,好《公羊春秋》而譏呵《左氏》,每與來敏爭此二 義,光常譊譊讙咋。先主定」益州,拜為議郎,與許慈等 並掌制度。

《譙周傳》:「周所著述,撰《古史考》之屬百餘篇。」

《吳呂蒙傳》註《江表傳》曰: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 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 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 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 《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 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 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 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 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 何獨不自勉勗邪?

《晉書傅元傳》:「元字休奕,少時避難於河內,專心誦學。 後雖顯貴,而著述不廢,撰論經國九流及三史故事, 評斷得失,各為區例,名為《傅子》。」

《嵇康傳》:「康善談理,又能屬文,其高情遠趣,率然元遠。 撰上古以來高士為之傳贊,欲友其人於千載也。又 作《太師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復作《聲無哀樂論》, 甚有條理。」

《曹志傳》:「咸寧初,詔曰:『鄄城公曹志,篤行履素,達學通 識,宜在儒林,以弘胃子之教。其以志為散騎常侍、國 子博士』。帝嘗閱《六代論》,問志曰:『是卿先王所作邪』?志 對曰:『先王有手所作目錄,請歸尋按』。還奏曰:『按錄無 此』。帝曰:『誰作』?志曰:『以臣所聞,是臣族父冏所作,以先 王文高名著,欲令書傳於後,是以假託』。帝曰:『古來亦 多有是』。」顧謂公卿曰:「父子證明,足以為審,自今以後, 可無復疑。」後遷祭酒。

《皇甫謐傳》:「『謐字士安,出後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 好學,蕩遊無度,或以為癡。嘗得瓜果,輒進所後叔母 任氏。任氏曰:《孝經》云:『三牲之養,猶不為孝』。汝今年餘 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無以慰我』。因嘆曰:『昔孟母 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 所闕,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力學,自汝得之,於我何 有』!」因對之流涕。謐乃感激,就鄉人席坦受書,勤學不 怠。居貧,躬自稼穡,帶經而農,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 沈靜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自號元宴先 生。著《禮樂聖真之論》。後得風痹疾,猶手不輟卷。所著 詩賦誄頌論難甚多。又撰《帝王世紀》《年歷》《高士逸士》 《列女傳》《元晏春秋》,並重於世。

《束晳傳》:晳博學多聞,與兄璆俱知名。少游國學,或問 博士曹志曰:「當今好學者誰乎?」志曰:「陽平束廣微好 學不倦,人莫能及也。」轉佐著作郎,撰《晉書》帝紀十志。 遷轉博士,著作如故。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盜發 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書數十車。其《紀年》十 三篇,蓋魏國之史書,大略與《春秋》皆多相應。其中經 《傳》大異,則云「夏年多,殷益干啟位,啟殺之。太甲殺伊 尹,文丁殺季歷。」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壽百 歲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攝行天子事,非二相共 和也。武帝以其書付祕府,校綴次第,尋考指歸,而以 今文寫之。晳在著作,得睹《竹書》,隨疑分釋,皆有義證。 晳才學博通,所著《三魏人士傳》《七代通紀》《晉書紀志》, 「遇亂亡失。」

《王接傳》:接學雖博通,特精《禮傳》,又撰《列女後傳》云: 《張輔傳》,輔論班固、司馬遷云:「遷之著述,辭約而事舉, 敘三千年事唯五十萬言,班固敘三百年事乃八十 萬言,煩省不同,不如遷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獎勸, 惡足以監誡,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無取焉,而班皆 書之,不如二也。毀貶晁錯,傷忠臣之道,不如三也。遷 既造創,固又因循,難易益不同矣。又遷為蘇秦、張儀、 范睢、蔡澤作傳,逞辭流離,亦足以明其大才。故述辯 士則辭藻華靡,敘《實錄》則隱核名檢,此所以遷稱《良 史》也。

《劉耽傳》:「耽字敬道,少有行檢,為宗族所稱。博學,明習 《詩》《禮》三史。」

《陳壽傳》:「壽又撰《古國志》五十篇,《益都耆舊傳》十篇, 《祖台之傳》」:「台之字元辰,范陽人也。官至侍中光祿大 夫,撰《志怪》書行於世。」

《王廙傳》:「元帝即位,廙奏《中興賦》,臣少好文學,志在史 籍。」

《司馬彪傳》:「彪字紹統,高陽王睦之長子也,出後宣帝 弟敏少篤學不倦,然好色薄行,為睦所責,故不得為 嗣,雖名出繼,實廢之也。彪由此不交人事,而專精學 習,故得博覽群籍,終其綴集之務。初拜騎都尉,泰始 中為祕書郎,轉丞,注《莊子》,作《九經春秋》。以為先王立 史官以書時事,載善惡以為沮勸,撮教世之要也。是」 以《春秋》不修,仲尼理之;《關雎》既亂,則師摰修之。前哲